笔者曾多次深入海湾集团进行采访,平日里常会留意相关新闻,关于海湾集团高质量发展有讲不完的故事。最近有一位叫郑萌的年轻人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一次采访中,她说道,“2018年我在意大利读博士的时候,跟随我的导师给德国老牌化工企业巴斯夫做一个项目,其中一个环节需要一种染料中间体,我建议导师从中国购买,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跟我讲中国的产品质量不行。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项目结束后,我本可以留在巴斯夫工作,但我选择了回国,就想证明一下,我们中国人是可以做出点东西来的。”
郑萌是海湾集团化学研究院的一名课题负责人,近两年,她带领的聚苯乙烯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了高端聚苯乙烯牌号,打破了国外专利商的技术封锁。
这样的故事在海湾集团数不胜数。
长期以来,笔者多次深入海湾集团采访,对谈过近50位公司的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一线生产工人等,他们在讲述每一次技术创新、每一次生产的突破时,身上透出的那股子执着劲儿令人动容。正是这种在毫厘之间精益求精的执着,长久以来在海湾人血脉里沉淀,最终汇聚成支撑“品质海湾”最坚实的精神基石。
海湾集团是青岛最早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企业,以及行业内为数不多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殊荣的企业。
海湾提出“要么第一,要么唯一”品牌战略的底气是什么?笔者从两个方面得到了答案。
首先是海湾人对卓越品质的极致追求。
一个例子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2019年,企业启动品牌攻坚工作,提出要在3年内将聚氯乙烯产品打造成国内第一品牌。作为上游的关键环节,海湾化学氯乙烯厂立志将氯乙烯的纯度从99.98%提升到99.99%。这0.01%的提升并不容易,其中涉及原料纯度、中间产品纯度、裂解效果、精馏分离效果等环节,每个环节差之毫厘都会导致失败。氯乙烯厂攻关小组不惧挑战,连续奋战,3个月完成任务。
这次关键突破更加巩固了“海晶牌”聚氯乙烯在行业内的地位。目前,“海晶牌”聚氯乙烯在医用树脂、儿童玩具、家装环保地板、汽车用品、PVC弹性体、塑料合金等高端领域均有应用,完全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品牌直销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成为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其次是海湾对一流职工队伍的培养和珍视。
在海湾,常常能见到职工集体上课培训的场景。作为青岛最早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企业,以及行业内为数不多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殊荣的企业,海湾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以“三支队伍”建设搭建起职工终身培训体系,全方位培养和引进行业领军人物、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技能型职工。
海湾集团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以“三支队伍”建设搭建起职工终身培训体系,全方位培养和引进行业领军人物、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技能型职工。
这不仅是企业职工成长的平台,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孵化器。
海湾集团领导黄虎林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海湾集团从2010年启动搬迁以来,所有新项目的建设和开车都很成功,其间,因为疫情原因,国外的技术人员没能过来,我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团队把全部项目顺利开起来了,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一支一流的职工队伍。我们现在不怕上项目,什么项目都能一次成功。”
恰逢青岛品牌日,海湾的故事不得不讲。
作为青岛本土孕育、成长、壮大的国有骨干企业,海湾对卓越品质的极致苛求、对毫厘细节的锲而不舍、对技术创新的开放拥抱以及对攻坚克难的执着勇气,正是青岛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城市精神在企业层面的生动注脚。
在锻造“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征程中,海湾不仅汲取了“品牌之都”的丰厚养分,更以自身的实践擦亮了青岛作为“品牌之都”“工匠之城”的金字招牌,实现了企业价值与城市精神的深度交融与相互照亮。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雅乔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