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浪潮中,实体经济的根基愈发坚实。从西北大漠的能源基地到东部沿海的繁忙港口,从内蒙古草原的工矿园区到西南山川的工程现场,工业传动的齿轮正以更高效的节奏转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凭借控制与传动领域的变革性技术,从行业新贵快速成长为全球独角兽企业,用14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实体经济的创新成长传奇。
创新基因: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突围
走进中加特的研发展厅,一台台标注着“国内首台”“世界首台”的设备模型,串联起企业的创新轨迹。2011年公司成立之初,面对煤矿开采设备依赖进口、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加特团队立下“让中国煤炭开采用上自主核心设备”的目标。当年,国内首台1140V变频调速一体机在兴隆庄矿成功投用,打破了进口设备的垄断;同年,3300V变频调速一体机在国家能源神东补连塔煤矿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矿用传动设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此后,中加特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研发当时世界最大功率1600KW变频调速一体机,成功适配上湾矿8.8米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解决了极端工况下的高效传动难题;针对薄煤层和放顶煤工作面的特殊需求,定制化研发专用变频调速一体机,填补了细分领域技术空白。在永磁技术领域,企业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研发出世界首台1140V永磁同步变频调速一体机,攻克10KV/6KV高压永磁技术难关,推出的永磁电动滚筒、永磁变频调速一体机等产品,成功应用于刮板运输机等关键设备,大大提升了传动效率,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中加特“重视人才、崇尚创新”的发展理念。公司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研发团队,在青岛西海岸、济宁高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布局三大研发中心,紧跟变频与电机领域的技术前沿。工程师们一半时间扎根实验室攻关,一半时间深入工矿现场调研,形成了“贴近需求——技术突破——场景应用”的闭环创新模式,让每一项技术创新都能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产业深耕:从单一产品到全价值链服务
在全球300余个工程现场,中加特的设备正以稳定高效的性能支撑着工业生产的运转:累计助力煤炭产能突破120亿吨,电驱压裂机组服务50余个油气重点项目,永磁传动产品在港口、冶金等领域广泛应用……从单一的矿用设备供应商,到覆盖多领域的传动解决方案服务商,中加特的产业版图还在不断拓展。
目前,中加特已形成以变频调速一体机为核心的四大系列12种产品矩阵,能够为工程机械、船舶、港口、冶金、水泥等多个行业提供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在山东港口,换装中加特永磁电动滚筒后,每年可节省电费近百万元;在西部煤矿,薄煤层专用设备让原本难以开采的资源实现高效回收;在油气开采现场,电驱压裂机组以更低的能耗支撑着能源开发…… 这些案例印证了中加特“让传动作业更实惠、更节能、更高效、更可靠”的追求。
为实现全价值链服务,中加特构建了青岛、济宁、内蒙古三大生产与维修基地,形成覆盖华北、华东、西北的服务网络。通过引入ERP、PLM、MES等数字化管理系统,企业实现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物流配送至售后服务的全流程高效协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这种“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能力,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升级: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在中加特青岛生产基地的数字化车间,机械臂精准完成部件装配,5G设备实时传输生产数据,数字孪生系统同步映射生产全流程。这里不仅是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也是5G全链接试点示范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推进数字化车间与智慧工厂建设,集成自动化生产线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加特的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产品质量追溯精度达到毫秒级。
这种智能化转型,是中加特实现高质量成长的关键一跃。公司自主研发12MW功率反馈型智能测试系统,对每一台产品进行全方位性能检测,构建起“一核双驱,数智引领”的质量管理模式。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从物流仓储到售后服务,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智慧服务”转型,为规模化、定制化生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14年来,中加特从青岛西海岸的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驱动实体工业进阶的“独角兽”。未来,随着新能源电机、智能控制系统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这家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将继续以传动技术的突破为支点,为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