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第13个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来临之际,为切实增强市民对非法集资的防范与识别能力,守护群众财产安全,近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第四分公司联合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检察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打造法治主题车厢、设立站台宣传驿站、举办车厢内普法讲座等形式,将法治文化巧妙融入市民日常出行场景,有效提升了市民的法律知识与风险防范意识。
打造“防非”主题车厢,移动课堂开讲
近日,分公司驾驶员与检察院工作人员合力协作,在318路DD1409号公交车内共同布置主题车厢。他们聚焦当前常见的以“正规企业”“理财产品”“政府”为幌子的非法集资骗局,通过多种方式向乘客普及防范知识。
走进车厢,醒目的“防非”宣传元素随处可见。每个手拉宝上都印着“天上不会掉馅饼”“擦亮眼睛抵制诱惑”等警示语,车内座椅靠背张贴着生动形象的“防非漫画”宣传海报,关于防范非法集资的常识还被制作成扇子,挂在座椅扶手处,方便乘客取阅使用。驾驶员王鹏手持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单,向记者介绍了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段和防范方法。他表示,公交车作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是开展普法宣传的理想阵地,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能让市民更便捷地获取“防非”知识。
搭建法治宣传驿站,站台普法接地气
李沧巴士第四分公司在李沧体育中心车站站台旁设立了防范非法集资宣传驿站。驿站现场陈列着丰富的宣传画册和印有防非知识的小扇子,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过现场问答的形式,与过往群众展开互动交流。在普法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群众疑惑,不少市民在候车时主动上前咨询法律常识。志愿者们向市民发放特制的“清凉宣传扇”,扇面上印有“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识别方法及危害”等内容,让“防非”知识随着扇动的微风传递到更多家庭。
“这个扇子太实用了!等车时既能扇风,又能学到东西,回去还能给家里老人看看。”候车的马女士仔细阅读扇面内容后,对这种宣传方式赞不绝口。除了发放宣传扇,站台上的工作人员还通过“一对一”“面对面”讲解、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醒市民“高息回报是陷阱,非法集资不可信”,引导大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集资。
“防非直通车”揭露骗局,沉浸式普法深入人心
活动当天,在分公司场站内邀请了热心乘客参与沉浸式普法体验。李沧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员额检察官徐智莉作为“普法讲解员”,在车厢内还原了多个贴近生活的诈骗场景。她模拟“投资顾问”在公交站台以“高息回报”诱导乘客“投资”,扮演“热心邻居”在车厢内推销“虚构项目”理财产品。同时,结合公交出行中可能遇到的“陌生人搭讪荐股”“扫码领礼品后被诱导投资”等情景,第四分公司驾驶员杨建宝现场指导热心乘客识别骗局特征,并传授了“三查两问一拒绝”的实用防范技巧。
据了解,这辆防范非法集资主题车厢已正式投入日常运营。李沧巴士第四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交作为城市流动的窗口,希望通过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防非”知识真正融入市民生活,与市民共同守护好“钱袋子”。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