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举行,大会对获得2024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人员进行了表彰奖励。青岛科技大学贺爱华教授团队的“基于产业基础技术创新的高等规聚丁烯系列材料制造与万吨级产业化”项目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次全校共有11项成果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青岛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共7项,再创学校历史新高。
据悉,该项目荣获的奖项是青岛科技大学“811”学科建设进程中极具标志性的重大成果,不仅生动彰显了学校在学科建设领域的深厚实力与卓越成效,更为“811”学科建设的持续深化、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与此同时,这一成果也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筑牢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推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迈向新高度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青岛科技大学将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导向,以前瞻性布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全力推进有组织科研体系建设。同时,持续深化校院协同机制,充分激活学院主体能动性与科研团队创新活力,通过科学化谋划、体系化推进重大项目,培育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科研成果,为高水平学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驱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
获奖项目简介:
高端聚烯烃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聚丁烯因具有突出耐高温、耐热蠕变、耐油等性能,是制备高温、高应力苛刻环境使用的关键材料。国外对聚丁烯实施严酷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此前我国无聚丁烯工业生产技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
该项目围绕我国烯烃产业发展中“催化、材料、工艺、工程化”四大核心技术难题,实现高端管材料全流程核心技术突破,构建完整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开发了丁烯聚合的高定向、高效催化剂体系,开发了聚丁烯的升级迭代新材料-聚丁烯合金新材料,开发了原创性聚丁烯聚合新工艺,开发了聚丁烯系列材料的工程化技术,尤其设计建设了国内首套聚丁烯工业装置,实现聚丁烯的国产化制备。自主设计建设国际首套聚丁烯合金工业装置。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实现材料国产化替代。
项目历经18年持续攻关,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7件,申请PCT专利1件,进入国家阶段,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项目团队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个,1人获国家级荣誉称号。项目成果应用单位目前为国内唯一聚丁烯供应商,中国市场占有率达85%,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我国成为聚丁烯国际唯四生产国。
项目的实施为我国烯烃基础产业,以“加快高性能树脂等关键原材料突破”,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现代化、增强竞争优势”的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途径。特别是以高等规聚丁烯-1为基础而创新开发的聚丁烯釜内合金材料,满足了诸多战略新兴产业对关键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实现了行业引领,助力了我国聚烯烃工业的科学技术进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国瑾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