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甘肃的那一天,我带着些许不舍。飞机舷窗之外,城市与田畴的脉络渐渐模糊。当机身掠过起伏的山峦,我俯视着这片与青岛千里结缘的土地,心中无限感慨——脚下阡陌之间,蕴藏着那么多山海协奏的动人故事,感觉怎么也写不完。
在陇南市成县城关镇的茭白种植基地,一片江南水乡的葱茏竟在西北高原绽放。接过一根刚刚采下的洁白如玉的茭白,清甜的汁水在舌尖迸裂的瞬间,我恍然领悟“授人以渔”的深刻含义——曾经贫瘠的330亩盐碱地,在东部资金和技术的灌溉下,不仅蜕变成了丰饶的水田,更成为2000人次务工增收的源头活水。这一口跨越千里的清甜,是山海协作精耕细作的第一份味觉见证。
陇南山岭间的茭白清甜,定西塬上的马铃薯花开,早已超越了地理的区隔。
甘肃青陇兄弟啤酒的麦香令人流连,康大肉兔养殖基地的现代化场景更令人震撼。自动化饲养系统流畅运转,数万只肉兔在科学管理下茁壮成长。“年出栏50多万只,为陇南创收2500余万元,人均增收3万元”,数字体现了产业兴农的硕果——从青岛西海岸移栽至此的创新模式,在陇原沃土上结出了“造血”式成长的坚实成果。
踏进陇南市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蝴蝶兰温室,芬芳扑面。司红菊大姐正娴熟地打理着蝴蝶兰娇嫩的花枝:“在家门口每月就能挣上3000块,也能把老人和孩子都照顾得妥帖,日子真的越过越亮堂!”采访时,她眼角的笑意与繁花一同绽放。700余户农民因园区而增收,土地、劳力与来自东部的资金和技术在此深度交融,绽放出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花。
陇南市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蝴蝶兰温室,芬芳扑面。司红菊大姐正娴熟地打理着蝴蝶兰娇嫩的花枝。 郭清鉴摄
在陇南市宕昌县官鹅沟,野奢度假酒店如一颗明珠镶嵌于群山之间。这座由青岛旅游集团投资1.4亿元打造的地标,不仅助力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成功评选为5A级旅游景区,更生动诠释了青陇文旅协作的雄心——“五一”期间仅酒店便接待了游客611人次,带动周边19家民宿共生共荣。山海协作已从基础产业延伸至文旅融合,一条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富之路正铺展延伸。
在定西市,参观采访安定区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定西宽粉京东助农馆、渭源县元古堆村等地,青岛与定西并肩耕耘的印记随处可见。人才如种子般播撒,产业如根系般交织,科技、劳务、消费帮扶等多维协作全面展开,让西部沃野生发出崭新枝干。东西协作的“青定样板”,正为定西注入强劲的追赶动力。
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正谱写出新时代最动人的山海恋歌。
“愿桥梁坚固,愿道路光明。”这是一个外甥送给支援西部的舅舅的话。
回望这一路采访,最打动我的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那些含泪的笑脸、朴实的乡音,以及工作组“山海同脉、使命同担”的赤子情怀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青岛的海风轻抚陇南定西的翠绿山峦,东部的资金与技术浇灌西部的梦想,记者看见了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郭清鉴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