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至来年4月,都是农民相对空闲的时节。如何通过加强培训让农民学习技能、提升能力,为来年农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持?青岛市农技中心联合各区、市农民教育培训部门,整合多方资源,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以“稳粮油、保供给、促和美、防风险”为主题,结合青岛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活动,为农民带来实用知识,让农闲时节充盈着学习的热情。
田间地头的“专家课堂”
“刘教授,我家的小麦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因?”“可能是缺肥,我来教您判断和施肥方法。”3月21日,在青岛莱西市望城街道的麦田里,青岛农业大学小麦专家刘义国一边讲解《冬春季小麦水肥管理》,一边现场示范。农民们层层围拢,听得格外认真。“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才知道学问这么多。”莱西市种粮大户李志强感慨道。
通过培训,他掌握了小麦分类管理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省时省力,还能提高产量,真是学到了真本事!”今年冬春期间,青岛市共举办58期线下培训班,培训农民4.5万人次。专家深入田间,针对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进行手把手指导,现场答疑解惑。
触手可及的“云端课堂”
“大家好,今天解读农村土地承包政策。”3月3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政策改革处处长万上飞通过直播,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体系与农村集体产权政策。
屏幕前的农民纷纷点赞:“直播学技术太方便了,在家就能学到先进知识!”平度市番茄种植户郑晓勇说,“以前要跑远路请教专家,现在用手机就能解决!”这是青岛市“冬春农民大培训云上直播专题培训月”活动。1月至4月,共开展10期直播,发布47个农技短视频,观看量超20万人次,内容涵盖春耕技术、AI赋能农业、农资辨假、土壤改良等。
“慧”种地的“科技课堂”
“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理念在农民中日益普及。“以前觉得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明白科技才是关键。”农民工程师李云鹏在培训中强调现代化农机的高效与精准作业。莱西市农民高级农艺师解文新则讲解“植物语言”技术:“植物通过信号表达需求,读懂信号就能精准施肥用药。”新技术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产量,赢得农民一致好评。
冬春培训既是技能提升,更是农业新理念、技术、装备的集中推广。“培训让我对种好地更有信心了。”平度农民宿希军反馈道。未来,青岛市将持续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建立长效机制,助力农民迈向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要靠农民,培训将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升技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青岛市农技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李晓东表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冯志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