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度“园区数字化百强”名单。64个国家高新区、36个国家级经开区入选,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列其中。
产业加“数”跑,激活经济新动能。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支柱产业精准发力,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2024年,青岛高新区26家企业入选省DCMM贯标试点企业,25家企业的60余款软件进入省市软件供给白名单,4家企业获评青岛市场景应用实验室,2家企业获评青岛市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41家企业入选“青岛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企业”。
数智赋能生产管理提质增效
物资存储密度提升40%、出入库效率提高8倍、支持24小时不间断作业……青岛华晟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晟智能)为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打造的智能化立体仓库,为应急救援体系注入“硬核”力量。
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肩负着覆盖森林火灾、洪涝、雪灾等多灾种的战略使命,而物资调度效率直接关乎抢险成败。华晟智能深谙“时间就是生命”,为其量身定制了高密度立体仓储系统,按照“自动化、机械化、模块化”的要求,对中心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装备进行仓储和调度管理,实现仓储装备的动态管控,根据作战任务预案,实现装备调度、仓储管理、打包分拆,自动化加半自动化方式实施终端作业,结合云端进行作业设备监控、在途监控、仓库环境监控和仓库视频监控,保障专业装备和后勤装备实现智能化调度、信息化管理、多模式作业的应用。
在工业4.0时代,数字化已然成为引领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力鼎智能研发生产的FMS全自动化智能产线无人值守高效加工现场。
力鼎智能装备(青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鼎智能)聚焦细分行业,为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等行业提供智能一体化产线,不断推进传统机械制造的数字化转型。力鼎智能“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当选2023年度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并凭借自主研发打造的FMS柔性制造系统“机械制造智能产线”入选第七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据悉,力鼎智能研发的FMS柔性智能产线,通过搭载由力鼎智能与青岛云鼎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FMS生产控制系统,可使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另外,力鼎智能依托自主研发的精益驾驶舱平台和数控设备管理云,集成高速数据采集、机器视觉、AGV控制导航等技术,持续聚焦金属切削智能一体化产线、新能源扁线电机装配智能产线、FMS柔性生产线的研发,积极推进机加类和扁线电机类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进程,不断助力各行业实现数智化转型。目前,公司已为一汽、中车、吉利、潍柴、中联、三一等国内龙头企业交付智能产线千余条。
方案“打包”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一条条智能产线、一个个数字工厂,层出不穷的新场景、新方案和新模式,是青岛高新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这一支柱产业精准发力,夯实新基建,解锁新场景,不断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智能制造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成为制造业改造提升的重点。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是有些“纠结”的:一方面,它们期待能够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升生产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它们又对于大手笔地投入改造抱有十分谨慎的态度,不敢轻易尝试。
“海克斯康搭建了以基础工业软件和物联网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平台将企业共性需求沉淀出来打包形成解决方案,让中小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获得。”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商务运营事业群高级顾问孙智宏介绍说。以工业软件为例,海克斯康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需求,打造了iiMake工业软件生态平台,将CAD、CAE、CAM等关键工业软件部署在云端,中小企业通过按需付费的方式,无需烦琐的软件安装和配置,线上即可轻松完成项目设计、生产等产品全周期的数字化管理。“过去需要购买好几十万的软件,现在企业按需付费后,应用成本最低可降至1/10。”孙智宏表示。
2024年,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获批“山东省智能仪器仪表先进制造中试示范基地”,其自主研发的模拟仿真系统,可对产品的材料强度、加工工艺等精准画像,并模拟生产,减少企业研发成本40%以上。
聚焦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青岛高新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支柱产业加速布局新赛道,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资金、技术等相关资源助力数智化转型升级。如青岛高新区在《关于振兴实体经济鼓励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确全面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对新认定为国家、省、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青岛高新区在《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的多项补贴中,有一项为“上云补贴”,对新引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予以扶持等。
政企协同共筑数字发展新生态
借助科技手段积极推进技术革新,数字化与企业发展的融合为青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公司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投入,减少不必要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生成,漆渣年产生量从15.794吨减少至4.063吨。”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副部长石长宏介绍说。2024年,公司在青岛高新区生态环境部门的帮助下完成了生产系统生态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流程等,成功获评山东省首批省级“无废工厂”。公司还通过安装危险废物智能终端设施,实现了危废的信息化管理、可追溯性和全流程监管。
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的高精度检测装备智能工厂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仅凭5名一线维护人员就能保障200亩园区、5000多套设备高效运转,工作效率提升超22%,综合能源消耗下降40%,还荣获全国仪器仪表行业首张国际碳中和认证证书。
为了积极推进政务服务领域数字化升级,青岛高新区近期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便利度的实施方案》,围绕评标模式创新、专家抽取服务升级、交易档案管理便捷化三大核心领域,通过多点评标“云端化”、专家抽取“智能化”、档案管理“自助化”等一系列数字化服务举措,全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数字化转型,进一步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依托青岛智算中心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底座,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加速推进政务服务领域数字化进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规范、透明、便捷的服务,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通讯员 肖玲玲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