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将放宽企业(人才)年金建立条件 骨干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纳入

4月24日,记者从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全市人社系统抓紧抓细抓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营商环境等年度重点任务,努力推动稳就业、提技能、促增收、防风险,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全市建立年金企业3114家,占全省46.7%,基金规模突破百亿元。下一步,青岛市将进一步放宽企业(人才)年金建立条件。

一季度青岛市城镇新增就业7.83万人

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5项措施,推动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免租金住宿保障及新一轮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政策。举办“沿黄九省区劳务协作发展交流暨2025年山东省春风行动推进活动”,组织全国城市联合招聘、专场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245场,服务企业1.2万余家,发布岗位需求17万个。深入推进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在西海岸新区试点打造全省黄河流域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组织2025届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发布“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岗位需求3672个。

青岛市以创业赋能中心为载体,组建创业服务专员队伍,开通创业服务热线,构建“一个平台、一部热线、一支队伍”全流程、多层次、全方位创业服务模式,开展“青创四季”系列创业服务活动43场次。深入实施“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扩容行动,全市累计建成369个基层服务站。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83万人,同比增长12.34%。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5万人。

据介绍,青岛市人社局拟于二季度启动“创业陪跑”行动,将联合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围绕落实青岛市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产业规划,以青岛市创业赋能中心、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等为依托,组建创业导师队伍和创业服务专员队伍,打造创业陪跑空间,实施全过程接力陪跑,力争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为更好地吸引、遴选、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青岛市人社局还将在5月份启动2025年“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能源、高端化工与新材料四大产业赛道,设置青岛、南京、西安、成都四大赛区,深入高校、产业园区等,辐射全国招引创新创业团队,抢占人才先机。

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219万户

青岛市聚焦新增就业、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群体,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不断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结构,提升参保扩面质量。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64.03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21万人。

青岛市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改革落地见效,全市开展延退政策培训45场,参加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职工退休业务办理平稳有序。着力推进企业(人才)年金扩面提质,全市建立年金企业3114家,占全省46.7%,基金规模突破百亿元。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219万户,比试点期间增加33万户,缴存金额增长57.5%。新型工伤保障制度首次列入市办实事,全市共有1971家企业、18.5万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411名工伤失能者享受伤养服务。青岛市获批省劳动能力鉴定“便捷办”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伤鉴定专家门诊预约制。优化推进社保参保、企业职工退休、社保卡居民服务等多个“一件事”服务,启动2025年社保卡惠民服务系列活动。

据介绍,青岛市将进一步放宽企业(人才)年金建立条件,将符合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骨干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纳入人才年金参加人员范围。同时,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其企业年金方案可在履行单位内部决策程序后,通过公示形式告知职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可按规定建立企业年金。通过建立企业(人才)年金制度,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还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积极性,提升企业凝聚力。

引进首次来青青年人才2.38万人

青岛市出台强化人才支撑引领、赋能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14项创新举措。赴吉林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等8所高校开展“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累计发布岗位7000余个(次)。组织“高校学子看家乡”暨“青雁归巢”寒假系列活动48场,参与学生7800余人(次)。实施加快博士后人才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推动出台青岛博士后工作白皮书,积极筹办2025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人才招引赛”。

青岛市出台新一轮新型学徒制“金蓝领”培训政策,确定130个职业(工种)培养目录。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028人次,取得证书8775人次,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16人。青岛市技能劳动者总量增至17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2.2万人,10名高技能人才荣获2025年度“齐鲁首席技师”称号。一季度,全市引育各类人才5.43万人。引进首次来青青年人才2.38万人。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机构营收66.7亿元、增速22.1%,占全市服务业营收10.2%、增长贡献率20.3%。

下一步,青岛市将实施企业人才保障行动,紧密对接“10+1”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就业服务保障计划、重点项目引才计划、产才融合发展计划、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开展“人力资源+”专项对接活动,实现精准引才、精准服务,为重点产业企业做好用工保障。实施产教融合育才行动,强化产业技能人才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支持技工院校与“10+1”重点产业企业合作,全年开展继续教育培训30万人次,推出100个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实施人才评价激励行动,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按薪定才,落实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10+1”重点产业企业、社会团体开展社会培训评价,全年开展人才评价2.6万人次。实施平台建设支撑行动,鼓励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人才招引平台、实习见习平台,支持设立博士后站(基地)、省级专家服务基地、技师工作站等,高质量举办“青雁归巢”“名校行”“博士行”“蓝洽会”等引才活动。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