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诞生于青岛影视基地的春节档影片,从2019年票房冠亚军《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到2021年票房季军《刺杀小说家》、2023票房亚军《流浪地球2》、2024年票房冠军《热辣滚烫》,再到今年春节档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蛟龙行动》,部部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佳作见证着青岛影视基地的崛起。青岛影视基地助力“中国科幻”和“神话史诗”两座里程碑崛起,成为中国类型电影创新的青岛力量。
4月15日,电影《流浪地球3》已在东方影都开机。
东方影都是国内第一座重工业电影基地,在建设之初就比肩国际最高标准,这座占地170万平方米的影视产业园配置了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配建有数字影音中心、影视虚拟拍摄制作平台等硬件设施,为科幻电影和工业大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流的硬件设施,成为中国大片的最佳选择,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个个传奇。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
电影是创造“梦幻”的艺术。步入工业电影的新纪元,“梦幻”的构建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
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5号摄影棚,技术总监于秋贝介绍说:“这是我们打造的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主要包括HMC面部捕捉头盔系统、虚拟拍摄系统、全身三维扫描系统、微米级面部超高清扫描系统、实时渲染系统、DIT系统、Witness摄像机系统等技术,这一平台打通了从剧本预演、拍摄到后期的全链条电影工业化生产流程。”
东方影都引进了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显著提升了人脸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同时,园区建成运营了东方影都阿里帧享数字影棚,并与国内头部数字娱乐供应商迪生科技合作搭建虚拟制作平台,打造了国内首个同时配备Optitrack和Vicon双系统的动作捕捉棚。通过持续推动"科技影都"和"数字影都"建设,青岛影视基地正加速迈向中国乃至全球影视技术的新高地。
室内水棚
园区里的末那众合工作室是中国影视行业头部特效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封神三部曲》数字生物概念设计以及特效化妆的幕后故事。在《封神第一部》中曝光的雷震子、墨麒麟、龙须虎、九尾白狐、饕餮等神话形象,以及部分特效化妆、特殊道具、机械制作等内容,末那众合电影特效工作室的概念艺术家们皆参与其中,正是他们让那些神话中的形象变得清晰立体、活灵活现。第二部中屹立于殷商铁骑阵前,魔家四将各持法器,超过12米的身形尽显其压迫感与威慑力。导演乌尔善曾提到,魔家四将并非依靠特效制作而成,而是借助特效化妆与MOCO拍摄,全部由真人实拍完成。
如果说,诞生于青岛影视基地的《流浪地球》《封神三部曲》见证了“中国科幻”和“中国神话史诗”两座里程碑的崛起,那么《蛟龙行动》则开辟了军事题材的高度复原1:1大制作。作为2018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红海行动》的续作,这一次镜头带领观众从陆地转战到深海,展现了中国海军在深海战场上的英勇与智慧。《蛟龙行动》导演林超贤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筹备工作。剧组不仅前往多个研究所、高校和技术单位参观学习,还专门建造了1:1大小的“龙鲸号”潜艇模型。这艘潜艇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其长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体积庞大到无法在任何一个摄影棚内拍摄,最终只能在青岛的室外基地进行拍摄。同时,剧组也邀请了多位潜艇操作顾问、鱼雷顾问等不同方面的专家进组指导,负责设计“龙鲸号”与其他海底场景的专业美术组成员接近200名,剧组全员最多时高达1300余人。电影对水下拍摄技术的攻克、特效模拟对深海环境的逼真还原,让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军事机密档案中的惊险情节得以鲜活呈现。
如今,在东方影都的周边集聚了一批服化道摄录美等影视制作头部人才和企业,一批实景棚园区及场景100余处也相继建成,医院、学校、年代居住空间、办公、乡村等场景供给丰富,满足了各类题材影视剧的拍摄需求。
如今,青岛影视基地形成了“以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带动青岛全域”的产业发展格局。
“藏马山影视城”作为青岛影视基地的组成部分,是电影《封神三部曲》的重要戏份拍摄地。据《封神第二部》的美术设计邱生介绍,为了打造西岐真实的环境与氛围,美术组放弃了一般置景的方式。“我们以‘永久保留’的形式将西岐街道与西伯侯府全部搭建出来,在藏马山影视城搭建了西岐城墙、西伯侯大殿、马厩、祠堂、西岐民房等一座面积达九百万平方米、标志建筑物超过五十栋的西岐城。”
西岐古城
2024年4月28日,北方微短剧基地在藏马山启动运营。以微短剧为切口,盘活文旅业态,赋能片区发展,导入西海岸优质的文旅资源,将“投入小、见效快”的微短剧业态与“投入大、周期长”的片区文旅发展结合,打造影视IP与文旅业态之间融合促进的创新机制。该基地进一步丰富了青岛影视基地“以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青岛全域”的发展内涵,也标志着青岛影视基地在承接内容拍摄和产业发展上,实现了大小兼具、长短兼容。
北方微短剧基地运营中心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基地发展,把“影视之都”作为四张城市名片之首,推动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和影视文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影视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青岛影视基地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等纲领性文件,谋划阶段性发展思路。功能区、行业主管部门、招商单位、辖区街道、链主企业组成“五位一体”推动影视企业招商,截至目前,新区聚集影视文化全产业链企业达到1098家。该区还布局影视出品、综艺制作和宣传发放等高端价值链,已引入爱奇艺、英皇娱乐、寰宇影业、欢喜传媒、奇树有鱼、五洲发行等出品、发行公司落户新区,上下游高端价值链加速形成。以招引剧组项目为核心,引入一批高端配套企业,强化影视产业链式集聚。目前,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为平台的制作配套供应链已基本形成,酷鲸、希娜魔夫、香港永誉、宝荣宝衣、影眸科技、末那、优绩等头部制作企业均在这里落户。
力争到2026年,成功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新增影视企业超过400家,规上影视企业营收年均增速力争达30%左右、三年营收累计超50亿元,带动影视及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三年计划》擘画了青岛影视基地的未来,新区必将锚定影视强国之路续写新的光影传奇。
创新设立的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是国内首个地方影视服务管理机构。他们打造的青岛影视基地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剧组提供政策咨询兑现、项目备案审批、拍摄场景协调、企业注册代办等30余项全方位、全天候、公益化的配套服务,打造了公共服务标准化、政策兑现零跑腿、从洽谈、签约、注册、政策咨询兑现、业务开展至注销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
青岛影视基地数年来屡获殊荣,先后斩获"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等权威奖项。作为首批山东省"十强产业"支柱型雁阵集群,青岛影视文化产业集群还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场景创新引领区。截至目前,基地已集聚影视企业超1000家,形成覆盖影视全产业链的完整生态,正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崛起的"青岛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范镇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