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交通文博馆获多个奖项! 青岛“交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近日,在第三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博馆推选展示活动中,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青岛城运“公交劳模文化馆”、民航博物馆青岛机场分馆、山东港口展馆、青岛航标博物馆等多家文博馆以青岛交通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在全国58家文博单位中脱颖而出,榜上有名,分别获“最佳文博馆”“十佳文博馆”等称号。

近年来,青岛市交通运输部门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指引,将文博场馆建设作为活化历史资源、弘扬城市精神的重要抓手,通过联盟整合、智慧赋能、研学创新等举措,探索出一条“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交通文化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焕发新生。

向海图强启新章

青岛“三面沧海,一城山色”的地理格局,塑造了其“向海而生”的交通文化基因,也为交通文博建设提供了天然的叙事场域。青岛港的百年兴衰史,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依托山东港口展馆、青岛航标博物馆等载体,青岛将港口文化从单一的物流功能升华为精神符号。山东港口展馆从古代漕运到智能码头,展现港口文化的迭代与精神内核的坚守,系统呈现山东港口群从传统码头到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转型历程。青岛航标博物馆则以“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航标精神为核心,通过百年灯塔文物与文献,将航海文化升华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坐标。

青岛的航海文化可追溯至宋代的密州板桥镇,这里曾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所在地,见证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今天的市南针路航海博物馆,以宋代针路图为轴心,陈列古代航海仪器与海图,重现了“千帆竞发”的盛景。

互动体验让参观者“触摸”历史

青岛,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发祥地之一,其交通史不仅是一部技术革新史,更是一部民族自强与红色精神淬炼的奋斗史。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作为国内首个以交通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以“红石精神文化馆”为核心展区,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运输的微缩景观、实景还原和巨幅影像,再现了1953年青岛工人克服技术落后条件、完成300吨花岗岩运输的壮举。这一场景不仅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凝练,更通过手摇发电机播放开国大典原声等互动体验让参观者“触摸”历史。

6路线是青岛市开通的第一条沿海旅游线路,也是青岛市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公交线路,诞生了5位女性全国劳模。青岛城运公交劳模文化馆经过9次升级改造,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劳模精神数字化、具象化呈现,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互动化的教育体验。该馆以青岛6路线为载体,设置“一条线路、一面旗帜、一流班组、一场活动、一片关怀、一路创新”六大特色主线,生动展现了劳模精神与城市发展的相融共生。

“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交通运输部门以文博建设为纽带,深挖“交通+文化”的融合价值,通过打造特色文博场馆集群、构建智慧文旅生态,让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2023年,在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及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青岛交通文博联盟成立,该联盟是由青岛交通行业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交通遗址、旧址、码头、车站等青岛地标性交通场所以及为交通文博事业提供相关服务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打造了“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样板。联盟的成立,将作为交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搭建起交流互鉴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岛城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借此契机,联盟各场馆也积极促进交通文化与教育、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新时代交通精神谱系,热情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交通文博爱好者。

目前,交通文博与旅游、教育、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青岛文旅经济的新增长极。从历史深处驶来的帆影,到未来已来的智能枢纽,青岛交通运输文博建设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青岛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正奏响“交旅融合”的交响曲。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