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一场名为“爱暖星途——爱,让星空蓝起来”的公益实践活动在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南巴士第三分公司温情上演。此次活动由公交集团市南巴士公司与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艺术互动、安全课堂和公益倡导等形式,呼吁社会关注孤独症儿童群体,传递包容与关爱的力量。
蓝色画展:车厢里的星空与梦想
上午9时30分,一辆402路“我爱青岛”主题巴士化身流动的艺术展厅。来自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的孤独症儿童们在老师、家长和志愿者的陪伴下,手持画笔,在车厢玻璃上勾勒出绚烂的图案。星星、海洋、彩虹……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他们眼中的世界,车厢瞬间变成一片蓝色的梦幻星空。
“这些孩子虽然不擅表达,但他们的画作充满想象力和生命力。”培训中心负责人高老师表示,绘画不仅是艺术疗愈的方式,更是让社会看见孤独症儿童才能的窗口。活动现场,许多市民驻足观看,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温暖的一幕。
蓝丝带行动:系起社会关爱的纽带
画展结束后,“蓝丝带行动”正式启动。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将象征孤独症关爱的蓝丝带系在公交车前,随风飘扬的丝带宛如一条条纽带,连接起公众与特殊群体之间的理解与支持。据悉,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天,市南巴士公司428辆营运车辆将全部系上蓝丝带,让整座城市为“星星的孩子”点亮蓝光。
活动中,“我爱青岛”主题巴士化身普特融合示范车,“青岛巴士”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车厢安全常识课”,与指导老师共同引导孩子们学习排队候车、打卡乘车、安全落座等出行环节,通过模拟演示和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掌握乘车礼仪与应急知识。驾驶员柳斌则利用道具模型,带领孩子们体验“礼让斑马线”情景教学,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交通安全规则,适应公共交通环境。
“2023年,我们联合培训中心设立了全市第一家公交系统的普特融合教育实践基地,通过送课进学堂、车厢话安全等方式,帮助孩子们丰富安全出行知识。”市南巴士三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杨东介绍。今年的活动进一步发挥了实践基地的作用,推动主责主业与关心关爱、志愿服务融合共生。
共研共行:为特殊群体铺就无障碍出行路
今年的活动不仅延续了往年的温情,更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创新升级。2024年4月2日,青岛巴士联合青岛市残联发布了《“星儿”出行关爱手册》,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孤独症儿童出行提供了“青岛样板”。手册包含孤独症介绍、普适性关爱方法、公交服务方法等内容,旨在帮助市民和公交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孤独症儿童。活动当日,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志愿者与培训中心教师围绕“如何提升孤独症儿童出行体验”展开研讨。针对孩子们可能出现的感官敏感、沟通障碍等问题,双方提出增设“静音车厢”、优化培训等建议。
“公交是城市的窗口,我们希望通过细节优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受出行便利。”市南巴士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自2018年起,“青岛巴士”志愿者连续7年围绕优化孤独症儿童出行条件开展活动,每一幕温馨场景、每一声真挚感谢,都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注脚。
研讨结束后,孩子们乘坐402路主题巴士环游市政府周边。志愿者沿途讲解“我爱青岛”主题车厢的设计理念,孩子们透过画满自己作品的玻璃窗,兴奋地望向窗外的城市风景。一位家长感慨道:“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的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
背景延伸:孤独症群体的社会融合之路
据统计,我国孤独症患者超1300万,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社会认知度有所提高,但孤独症儿童在就学、出行、社交中仍面临诸多障碍。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负责人指出:“融合教育和社会参与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我们需要更多像‘青岛巴士’这样的力量加入。”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公益实践,更是一次城市文明的生动展示。从蓝色画展到全城蓝丝带,从安全课堂到无障碍出行研讨,青岛以多元化的行动诠释了“包容性城市”的内涵。正如活动主题所言——“爱,让星空蓝起来”,每一份微小的善意,终将汇聚成照亮“星途”的光芒。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李晓旭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