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举办的第三届公路养护工程创新大赛表彰仪式在江西南昌召开。在第三届“公路养护工程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青岛市公路中心组织申报的全沥青耐久路面示范路—S215黄大路大夼至宝山段大中修工程、G20西流高架桥维修加固工程2个项目荣获一等奖。
多年来,市公路中心在市交通运输局的领导下,加快推进“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为引领,依托S215黄大路大夼至宝山段大中修工程,开展国省干线公路路面高韧长寿命改造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在充分利用旧路基层和底基层残余寿命的基础上,创新路面结构组合形式并设置特殊功能层来进行提升路面整体韧性,减薄路面结构厚度,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和资源消耗的目标。该研究在普通国省道养护项目上应用属全国首次,应用后路面预期服役寿命比传统路面延长一倍,全寿命周期内建设投资预计节省40%,在绿色节能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该课题研究已列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并作为“普通国省道智能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试点”内容被列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任务,其示范路段上的S215黄大路长期性能观测点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点。
G20西流高架桥是山东省最具特色的高速公路开放段高架桥,建成于1995年,由于长期满载服役,桥梁出现不同程度病害,2020年该桥经检测被评为四类危桥,需加固维修。市公路中心针对桥梁病害情况复杂、施工难度高、社会舆论压力大的特点,组织多次方案论证,最终确定采用体外预应力、预支撑、碳纤维板、高强钢丝布等多种综合维修加固方式,并采用了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EPC)和施工期伴随监测方式,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建管理优势,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提高工程质量,实现该桥“逆生长”为二类桥梁,有效保障了桥梁运营安全,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干线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典型案例。在G20西流高架桥维修加固工程的实践基础上,市公路中心开展了城市桥梁设施综合提升改造技术研究,通过对城市高架桥普遍存在的“病患”,进行工程性的“望闻问切”,探讨桥梁合理的加固技术,同时在加固过程中及加固后开展监测、动态评估研究,建立一种经济直观的桥梁加固过程控制及加固后评估方法,形成针对城市高架桥梁的综合加固防护体系。该课题已列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对保护城市桥梁资产,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运营效益,保障运营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另外,在此次“公路养护工程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市公路中心参与的高等级沥青铺装病害高效识别及微创修复项目和“双碳”目标下公路绿色养护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
近年来,市公路中心以公路品质提升为主线,以公路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公路数智化转型为契机,依托养护大中修项目持续推进“四新”技术研究,陆续开展并应用了长寿命路面、护栏改造提升、裂缝处治、矿渣转化绿色建材等10余项“四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4项,承担省级试点6项,发布地方团体标准2项、立项通过3项,构建起“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公路工程科技创新项目梯次推进体系。下一步,市公路中心将聚焦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培育公路建养关键领域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持续推进“四新”技术研究应用推广,更好地服务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翟公宁 崔显龙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