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拓展全球海洋合作,青岛持续发力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在西海岸新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指导部署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筹备事宜。会议指出,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筹备工作,要找准目标定位,深化开放联通,在彰显山东特色方面加强谋划,突出山东海洋科技优势。要开展各类活动,推动城市间、省际政府间交流合作。

2月26日,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举办。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国际涉海组织有关负责人,共商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大计,打造全球海洋城市对话新机制。这些重点活动的持续举办,是青岛在拓展全球海洋经济合作持续发力,打造全球海洋城市搭建合作交流的桥梁,为推动青岛海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青岛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活动的举办,青岛正在谋局海洋合作的全球化,以此来推动海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聚力提高海洋开放合作水平,一个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的西海岸,正日益释放出愈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因海而生、依港而兴。坐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两个亿吨级深水大港,连通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迈入“双港口口岸”城市行列的西海岸新区,近年来积极推动青岛港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依托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新区引进“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等大批国际涉海机构入驻,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实施伙伴,高水平举办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国际顶级海洋盛会,推动中国与东盟、欧洲等国家双边、多边海洋务实合作,成为全国海洋事务对外交流合作高地。

与此同时,西海岸新区持续深化海洋改革开放,持续增强蓝色内生动力,全面实施106项试点任务,探索形成300余项制度创新案例,海域使用权及海上构筑物所有权登记改革等96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出台支持大院大所向区向海发展意见,集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2家、“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1家,落户涉海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涉海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48家,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4年12月,西海岸新区成立国家级新区首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联盟。按照“开放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该联盟将搭建各方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当选为联盟理事长的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陈江光表示:“将带领联盟成员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聚焦海洋发展难点,充分利用平台优势,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同月,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海洋智能装备创新联合体成立。“借由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我们应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抓住重大机遇,占据先机,赢得未来。”张建民表示。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这十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总量从2013年的49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974亿元,翻了两番。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46%,总量和贡献度均稳居全市首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正深入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积极拓展蓝色伙伴关系,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多青岛贡献。青岛突出山东海洋科技的优势,加大力度拓展全球合作,将为经济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范镇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