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小港湾将变身“渔人码头”  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启用

日前,记者获悉,青岛小港湾休闲海钓码头项目进入建设阶段,施工周期为10个月,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建成启用。项目立足主城核心区稀缺岸线资源,新建192个海钓船浮泊位,配套登船平台、引桥及疏浚工程。项目启用后将解决小港湾当前在海域和陆域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把小港湾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青岛新地标,推动青岛休闲海钓产业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乘着地铁(邮轮)来钓鱼

“放眼全国海钓产业集聚区,基本都是在县级市或者郊外,小港湾海钓码头建成后,将是全国稀有的位于主城核心区的海钓综合体,更毗邻地铁2号线、世界之眼(海上旅游集散中心)、邮轮港区客运中心等交通配套,让广大钓友能够实现‘乘着地铁(邮轮)来钓鱼’,这一布局不仅填补青岛专业规范化海钓市场的空白,更将助力青岛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城市。”该项目现场负责人胡令崇表示。

据了解,小港湾作为青岛市海洋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拥有悠久的船舶停泊历史。自1896年起,这里就是船舶的重要停泊港口,长期以来在海洋运输和渔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城市记忆。然而,时过境迁,小港湾目前在海域和陆域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海域方面,由于长期缺少专门的船艇泊位,船舶停泊杂乱无章,众多船舶发动机发出的噪音严重干扰了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大量垃圾被随意丢弃在海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三无”船舶违法经营的现象也频繁出现。在陆域方面,沿岸商户占道经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使得沿海陆域空间显得格外狭窄局促,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小港湾的整体美观形象,还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潜在风险。

为解决这些问题,青岛市休闲海钓船舶规范提升专项工作组全力牵头协调推进政策规划制定、船舶登记检验、码头规划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推动休闲海钓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经过调研和论证,基于产业配套、要素集聚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决定在小港湾区域规划建设休闲海钓码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重塑海清岸美的宜居环境

家住晓港名城的居民高玉女士说:“过去窗外飘着油污味,如今终于盼来改变。”

据胡令崇介绍,为了避免扰民,小港码头规范提升项目一期建设位置选在了距离居民区800米开外的海域,科学设置航道和泊位布局,确保船舶航行和停泊安全有序;同步配备智能监管系统,对海钓船统一调度管理,严格限定运营时段,航道规划远离居民区。码头还将构建总长超2200米的透水构筑物体系,彻底解决“三无”船舶安全隐患及停泊混乱问题。同时使用科技手段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项目划定季节性禁钓区,推广环保铅坠与可降解渔具,联动国家级海洋牧场资源,构建“开发-保护-修复”循环体系。

小港湾休闲海钓码头建成启用后,将通过集中泊位管理、淘汰老旧船舶等措施,有效降低噪音排放,减少垃圾产生量,各类污染排放也会随之减少,有效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还将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设施、加强对船舶的环保监管,并对部分海域进行清淤疏浚,重塑海清岸美的宜居环境。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区域空气质量与水质量将提升30%,为周边居民创造一个清新、整洁的生活环境。

关于航行安全问题,在项目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航道和泊位布局,确保船舶航行和停泊的安全有序。同时,还会加强安全监管力度,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全方位保障航行安全。

小港码头将撬动10亿元经济圈

记者从青岛市钓鱼协会了解到,随着海洋休闲旅游的蓬勃发展,目前该协会的注册会员人数已接近一万名。而实际上青岛海钓人群已超10万人,但目前青岛尚无专业休闲海钓基地,休闲海钓产业也无统一管理,对于青岛海钓旅游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小港湾作为年均适钓期280天的北方优质钓场,坐拥带鱼、鲈鱼等丰富渔获资源,规范提升后预计将撬动超10亿元经济圈。通过“海钓+观光+消费”综合体模式,联动周边文旅商户,预计新增就业岗位260个,带动渔具销售、海洋文创等关联产业爆发式增长。

“现在小港码头附近也有一些海上垂钓和包船垂钓的业务,但是很不规范,今后如果规范化运营,肯定能吸引更多专业赛事和游客,渔具销售、海洋文创也可以打造成专业产业链。”青岛资深钓友林元和分析。

据悉,截至目前,青岛已培育了50余家海钓俱乐部,与小港湾有望形成积极的互动效应。“我们项目还将引入海钓培训、赛事IP等业态,推动海洋旅游从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型升级。”谈及未来规划,胡令崇充满信心。

作为青岛“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关键落子,青岛小港湾海钓码头项目将进一步盘活主城稀缺岸线资源,为历史城区更新和海洋经济创新提供双重范本。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渔港将焕发出“生态、产业、人文”相结合的新风貌,成为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辛小丽 通讯员 丁飞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