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工行: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己任 打造“金融为民”服务新标杆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以下简称青岛工行)秉承“金融为民”的服务理念,始终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特色活动等多种举措,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作为国有大行,青岛工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展现了“金融国家队”的担当与温度。

完善消保体系,筑牢金融为民根基。青岛工行始终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了覆盖全行的消保工作体系,形成了“全行共同做消保”的工作格局。该行成立了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消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该行还建立了全链条投诉管理机制,从投诉受理、处理到反馈,每个环节都严格规范,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该行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有效解决了客户的急难愁盼问题,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快速响应,解决客户燃眉之急。去年,一位老年客户因对手机银行操作不熟悉,误将一笔紧急资金转入他人账户,焦急万分。青岛工行接到投诉后,迅速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安排专人对接,仅用24小时就完成了资金追回和账户调整,帮助客户解了燃眉之急。客户对该行的高效服务表示高度认可,专门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公众金融素养。青岛工行深知金融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切实提升公众金融素养。针对老年群体,立足营业网点,联合并深入社区和养老机构,推出了“银发金融大讲堂”“银发财富论坛”等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帮助老年人防范金融诈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针对青少年群体,组织开展“小小金融家”财商教育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科学理财观念。此外,该行还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等形式,将金融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切实解决金融知识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走进社区,守护老年群体“钱袋子”。在一次社区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中,70岁的张阿姨向工作人员反映,她接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账户存在异常,要求她立即转账“验证资金”。工作人员迅速识破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耐心向张阿姨讲解了常见的诈骗手法和防范技巧,帮助她避免了财产损失。事后,张阿姨逢人便夸:“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真是细心又专业,让我学到了不少防骗知识!”

创新宣传模式,提升服务温度。青岛工行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创新金融知识宣传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宣传短片、漫画长图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该行还注重优化线下服务体验,在营业网点设置公众教育区,配备适老设施,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该行不断提升服务温度,让金融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新媒体助力,金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青岛工行制作的《防范电信诈骗,守护您的“钱袋子”》系列短视频上线后,迅速引发关注并被转发。视频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模拟常见的诈骗场景,提醒公众警惕“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中奖”“投资理财”等骗局,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这样的宣传方式既有趣又有用,学到了!”通过新媒体宣传,该行成功将金融知识传递给更多年轻人,提升了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特色服务举措,彰显人文关怀。青岛工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举措,彰显人文关怀。例如,该行在辖内所有网点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针对老年客户,推出“爱心窗口”服务,优先办理业务,减少排队时间;同时,该行还为行动不便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其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也展现了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担当。

上门服务,传递温暖与关怀。今年初,行动不便的张大爷需要办理社保卡激活业务,但无法亲自到网点办理。该行获悉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携带移动设备上门服务。工作人员耐心指导张大爷完成业务办理,并详细讲解了社保卡的使用方法。张大爷感动地说:“工商银行的服务真贴心,解决了我的大难题!”

青岛工行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探索更多创新举措,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产品,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打造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行业标杆,为青岛市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吉鹏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