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青岛新能源公交低碳出行更惠民

春日的青岛,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在红瓦绿树之间,载着乘客驶过栈桥、八大关,仿佛与这座城市共同编织着一首轻快的春日序曲。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成本逐步降低,青岛公交车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与舒适安全。从1月3日起,随着检测、挂牌、培训等手续相继完成,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前期购置的500辆新能源公交车在全市71条公交线路上投入运营。

大规模投放的新能源公交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今已平稳运行两个月,成为街头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些“绿色身影”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了市民生活的参与者——清晨载着上班族涌入写字楼群,午后接送放学的孩子回家,傍晚陪伴老人去海边散步。车轮碾过柏油路的声响,与城市的喧嚣交织,勾勒出岛城最真实的日常。

车厢里的小确幸:细节处见温度

踏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新能源公交车,浅灰色的座椅与宽敞的过道让人眼前一亮。座椅采用记忆棉材质,久坐不累。一位乘客说:“这椅子软乎乎的,比我家的沙发还舒服!”靠近车门的“爱心专座”用明黄色标识突出,常有年轻人主动起身让座。车厢顶部悬挂的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本地新闻和天气预报,下方则是一排USB充电口。一位大学生边插上充电线边说:“以前坐公交车总担心手机没电,现在一路刷剧都不慌!”

最让乘客津津乐道的,是司机的贴心服务。每到雨天,车门处总会铺上防滑垫;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司机会耐心等待他们坐稳后才启动车辆。这些细微之处,让冷冰冰的交通工具多了几分人情味。

“便捷小精灵”:小车型解决大难题

在青岛老城区的街巷里,市北巴士第三分公司7米长的421路和410路公交车成了当之无愧的“明星”。它车身小巧,能灵活地穿梭于社区、学校和集市。乘客张阿姨感慨:“这‘小个子’每天准时到楼下,买菜方便多了!”便捷的同时,安全性能同样不马虎。车辆配备了盲区监测系统,一旦有行人或电动车靠近,车内立刻响起“滴滴”的警示音。驾驶员迟野磊说:“这车就像多了双眼睛,特别是晚上行驶,心里踏实不少。”更让人惊喜的是气囊减震系统——经过坑洼路段时,颠簸感明显减轻,乘客甚至能悠闲地端起保温杯喝茶。

环保账本:省下的不仅是油钱

与传统柴油车相比,新能源公交的“静音模式”让城市多了一份安宁。在泰山路益都路车站候车的李女士发现:“现在等车时能听见麻雀叫了,以前可全是发动机的轰鸣。”据市北巴士公司测算,一辆新能源车每月电费比天然气费节省近800元,全年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200棵树,此外,开燃油车时,驾驶员们总被乘客抱怨“尾气呛人”,可如今新能源车跑起来连烟都不冒,孩子们上车都喊坐“大玩具”。

从地铁站到家门口: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青岛加快构建全市公共交通“地上地下一张网”,不断推动公交地铁在线网、站点、服务等层面的衔接融合,提升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作为公共交通的关键“两翼”,公交与地铁各有所长,公交机动性强,走街串巷,可以满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需求;地铁线路更准时、顺畅,是市民中长距离出行的首选。公交和地铁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共交通整体效能,便捷市民出行。2025年青岛市计划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0条,该项工作今年已被列入市办实事。

新能源公交车作为“接驳使者”,往返于地铁站与社区之间。乘客赵女士算过一笔账:“从地铁站走路回家要20分钟,现在换乘接驳车只要5分钟,下班能多陪孩子玩会儿。”市北巴士公司部分线路还试点“响应式公交”,乘客按铃即停。这种“随叫随停”的模式,让晚归的上班族不必在空荡的站台苦等,“就像打了一辆‘公交专车’!”

车是冷的,服务是热的。这些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绿色身影,正载着岛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驶向更安全、更便捷的明天。或许某天,当游客问起青岛的春天在哪里,答案会是:在那辆载满樱花与海风的新能源公交车上。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唐梦遥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