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深度观察】镭测创芯:让未来产业的“风”吹得更远

未来产业是颠覆性科技创新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去年,“未来产业”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七部门亦同步发文《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镭测创芯研发的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可为海上风资源勘测、海气边界层动力学研究及海洋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宝贵的剖面观测数据。

在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正逐渐成为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坐落于青岛的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市重点培育的高成长性海洋企业,凭借在激光雷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与领先优势,脱颖而出,在这片蓝色经济海域中书写着独特的创新篇章。

技术攻坚之路

青岛,这座因海而兴的城市,海洋是其最鲜明的特色和最大的本土优势。镭测创芯扎根于此,从创立之初便瞄准了海洋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高地——激光雷达在海洋环境下对风场的精准测量。

为让无形的海风变得精准可测,拥有详实的数据支撑,镭测创芯研发团队积极践行产学研融合发展理念,携手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局一所、崂山实验室等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展开了一场攻坚克难的技术探索之旅。

海洋环境复杂,高湿度、强腐蚀、多变的气象条件,对激光雷达技术提出了极高的挑战。面对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的技术难关,合作团队凭借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科研经验,不断钻研创新。在硬件方面,为解决设备的小型化和低功耗需求,研发团队对激光雷达关键的光电模块和机械结构进行了全新的研制,使设备能够在低能源供给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并实现观测数据的实时回传;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定制化开发的相关设备能够达到IP67的防护等级,在恶劣海况下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

软件算法也是技术攻关的核心。研发人员建立了海况数据库,涵盖不同海域、季节和气象条件影响下的浮标姿态变化数据。通过自主开发的姿态及速度反演算法,对自身运动引入的误差进行实时校正。此外,团队不断优化三维风场反演的算法模型,经过无数次的迭代,成功开发出适用于海洋环境的移动平台实时高精度风场测量算法,实现了对海风数据的精准获取,将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打破了以往在海洋风场测量上的技术瓶颈。

经过无数次试验与改进,终于成功突破了关键技术,成功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普勒激光雷达“中国芯”,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推动成果转化

技术的突破只是第一步,成果转化才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镭测创芯积极探索产业化应用,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广阔的海洋产业。

在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营离不开精准的风资源评估做支持。过去,由于风场测量数据不够准确,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功率预报水平受到影响。镭测创芯与多家风电业主和主机厂合作,为其提供高精度的风场数据和定制化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实时风况自动调整风电机组的运行参数,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此外,在海洋气象预报和海洋环境监测领域,镭测创芯的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精准的风场数据为气象部门提供了更准确的预报依据,提高了海上气象灾害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对海风的实时监测有助于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支持。

构建一体化观测蓝图

就在不久前,镭测创芯又收获了一项重大成果——其精心研制的测风激光雷达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性能,成功获批国家气象专用技术装备许可。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镭测创芯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该产品正式获得国家级权威认证,将在气象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谈及未来,镭测创芯总经理李荣忠向记者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拓展激光雷达装备系统在海洋领域的场景应用,加速构建地海空天一体化观测体系。同时,我们希望通过与更多行业伙伴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海洋观测生态系统,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贡献‘青岛智慧’和‘中国方案’。”

镭测创芯,正以其让“风”精准可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逻辑,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青岛乃至全球海洋产业的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开启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崭新时代。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佳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