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获悉,亚洲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在青开赛。赛事期间,场馆内外处处可见青年志愿者们的工作身影,他们统一身着志愿者服装,从清晨到夜晚,以认真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温暖的笑容为来自亚洲各国的参赛队伍及现场观众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为赛事的成功举办注入岛城青年志愿者的青春活力。
精心筹备展风采 志愿有我再出发
为确保赛事志愿服务顺利开展,团市委提前筹划、精心组织,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城市学院5所在青高校中选拔出242名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青年志愿者,志愿者活跃在竞赛组、接待组、综合外事组、票务组等9大类服务岗位。
志愿服务现场
赛前,团市委和中国羽协围绕志愿者行为规范、赛事规则、外事礼仪、应急处理等内容对志愿者进行了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全面提振志愿者志愿服务精气神和综合素质。同时,配合组委会开展了志愿者实地演练,确保志愿者熟悉岗位职责与服务动线,在热情高效中展示专业的服务水准。
专业服务显担当 青春力量绽光彩
赛场上,运动员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赛场外,志愿者默默坚守、倾情奉献。在混采区,青年志愿者全程紧盯比分动态,协助记者完成采访任务。“志愿服务是润物细无声的爱心善举,能为羽球运动员和记者老师们服务,我非常开心也感觉特别幸运。”该志愿者表示,虽然需要长时间站立服务,但看到记者采访时的专注、运动员赛后疲惫却依然微笑的模样,内心备受感动和鼓舞。
竞赛组志愿者陈佳琳服务于运动员热身训练岗,“运动员的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挥拍,都传递着拼搏的力量,能运用专业所长展现青岛青年志愿者的风采,是我最大的荣幸。”她坦言,与各国运动员的交流让她深刻体会到体育无国界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持续投身志愿服务的决心。
倾情奉献助赛事 志愿青春献力量
回忆起为赛事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点点滴滴。接待组志愿者杨奕在服务哈萨克斯坦代表队时感触颇深:“与队员们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友好,看到他们满意的神情,内心充满成就感”。志愿者李清淑服务于票务组,“在引导观众、协助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沟通与组织能力,更深刻理解了团队协作的力量。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观众热情呐喊,我为能保障赛事顺利进行而骄傲。”她表示,这次经历让她深刻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充实与满足,未来将把这份热情投入到更多志愿服务中,继续传递爱与温暖。
下一步,团市委将继续完善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做实做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让青年志愿者的亲切微笑和热情服务成为青岛高水平对外开放闪耀的“青春名片”。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佳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