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之上,有这样一位船长,他以船为家,以海为伴,用31年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一段段关于筑梦、坚守与传承的壮丽篇章。他,就是中交一航局二公司“一航津供1”船长刘建港,被誉为“海底绣花”的第一舵手。
逐梦深蓝,从水手到船长的华丽蜕变
刘建港出生于一个筑港世家,他的名字寓意着传承与使命。自1994年加入筑港队伍,他便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挥洒在了祖国的海岸线上。从一名普通船员起步,他凭借着敢想敢干的胆识和不懈的努力,逐渐成长为“起重15”船的大副,继而调任500吨级的“起重11”船长。在他的引领下,“起重11”参与了山东省95%以上的港口航道建设,包括青岛港30万吨原油码头、董家口40万吨矿石码头等重大工程,为齐鲁大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匠心独运,毫米级对接筑就超级工程
2013年,刘建港初到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便迅速投入工作,以最短时间掌握了深海沉管安装的精髓。面对E15管节的极限挑战和最终接头的艰难战役,他始终心怀“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信念,与团队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确保了33节沉管的顺利沉放对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是中国桥梁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刘建港职业生涯中的一座丰碑。
随后,刘建港又转战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面对国内曲率最大的沉管安装等操作难题,他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方案,细致部署,最终实现了沉管浮运安装的圆满收官。这一过程中,他展现出的精湛技艺和严谨态度,让他赢得了“海底绣花”第一舵手的美誉。
家国情怀,小我与大爱的深情交织
在筑梦深蓝的背后,是刘建港对家人的深深愧疚。无数个春节,他都在海上度过,缺席了妻子病了、老母亲手术、孩子远行等多个重要时刻。将手机屏保设置为全家福,微信头像换成女儿的照片,成为了他表达对家人思念的独特方式。然而,正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给了他筑梦海港、永争第一的不竭动力。
在成长为“筑港尖兵”的同时,刘建港深知“传帮带”的重要性。近20年的教学经验,让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船员。在深中通道、大连湾隧道沉管施工期间,他更是夜以继日地进行演练与实战,培训、带徒160余人次,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坚守岗位,匠心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如今,作为中交一航局二公司“一航津供1”船长,刘建港依然坚守在董家口港区的岗位上。这里见证了他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历程,也承载了他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虽然离家近了,但他已然习惯了对船舶的“守望”。他的坚守,让更多的人能够安心过年,也让他的匠心精神在华夏大地上熠熠生辉。
万里海疆,潮起潮落。刘建港和无数筑港人一道,完成着一次次极限挑战、书写着一个个世界纪录。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梁源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