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群众出行的基础保障。青岛地铁每一公里的延伸,都伴有常规公交的紧密衔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推动着岛城的公共交通格局逐步向公交地铁深度融合发展转型,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邢昌友说:“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持续强化公交与地铁两网融合,通过系统谋划和协同合作,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
随着青岛地铁扩容加密、连线成网,市民对常规公交与地铁的高效接驳需求越来越高。2024年以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指引,持续研究深化《青岛市城市轨道和常规公交两网融合规划方案》,不断优化公交线路、站点,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系统谋划方面,青岛城运积极配合市交通运输局,深入参与《青岛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制定工作。通过协同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两网融合的调研评估,以及建立地铁、公交运营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等举措,逐步推进两网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数据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邢昌友表示,这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将为青岛公交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地铁送出站,公交送到家
近年来,随着地铁线路逐渐开通成网,青岛城运通过统筹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发挥地面公交机动、方便、经济的优势,实现了“线路、站点、时间、运力”的全方位匹配,形成地面与地下优势互补、换乘方便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真正做到了“地铁送出站,公交送到家”。
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以来,青岛市以“强衔接、减低效、提效率、除拥堵”为导向,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0余条,覆盖润泽路、宁乡路、丰隆路、同德路等路段公交盲区,方便盐田路、景平南路、十梅庵路等周边市民出行。尤其是2024年10月10日起,调整了216路线的发车间隔,并在李村公园站试点“地铁一到、公交就发”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大了与地铁的衔接接驳力度。
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便捷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出行。邢昌友告诉记者,青岛城运正积极推动两网互补和衔接。通过建立地铁服务中长距离出行、地面公交服务中短距离出行的互补发展模式,2024年新开4条微循环线路和7条常规线路,以及调整5条存量线路,不仅覆盖了公交盲区,还有效串联了地铁线路站点。
“地上地下一张网”,融合比例高达81.9%
目前,青岛市公共交通“地上地下一张网”态势加快构建,正逐步搭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特别是在在站点衔接方面,青岛城运在多条线路增设了地铁站接驳站点,例如,在18路、230路等线路增设“辽阳东路劲松七路、会展中心地铁站、世博园地铁站、枯桃地铁站、石老人浴场地铁站”共5处站点,缩短公交站与地铁站步行距离至100米内,完成了对主城区范围内6条地铁线、104座地铁站点的全覆盖。此外,还在公交车语音报站和公交站牌中加入了换乘地铁提示,极大地方便了乘客出行。目前,与地铁衔接的公交线路总数已达254条,两网融合比例高达81.9%,比2023年增加了55条,提高了16.1%。
同时,为了使公交服务更加灵活高效人性化,青岛城运先后开通了21条“响应式”公交线路,在35路、383路、677路、772路等线路试点“响应式”公交,在34路和419路设置13处招手站、推出招手停服务,缩短乘客出行距离和时间,提高运力和运速。此外,针对地铁2号线西延段的通车,青岛城运已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完成了对相关线路的客运数据分析,并编制完成了《地铁2号线西延段的公交调整方案》。该方案涉及线路新增、调整、运营时段调整以及公交首末站配建等多个方面,旨在进一步提升两网衔接的紧密度。
公交与地铁相结合的出行方式,已经逐渐成为部分市民日常通勤的首选。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工会女职委副主任王艳说:“青岛公共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让城市的各个角落联系更加紧密,烟火气得以更自由地弥漫。”
今年,青岛市将着力推动公交和地铁网络融合、服务融合、设施融合、信息融合,提高两网整体竞争力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使用效率,推动青岛市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
邢昌友说:“今年,青岛城运集团将持续发力,全力推进两网融合协同发展,全年预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达到60条。”通过科学合理的线路布局和高效的运营管理,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刘欣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