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记者从2025年青岛市市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岛市财政部门始终把民生放在财政保障的优先位置,近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130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了75.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为落实民生政策、办好民生实事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年全市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超10亿元,通过政府兜底安置就业、鼓励市场主体吸纳就业、提升技能促进充分就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等措施,支持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5万个。
二是保障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连续20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0元。安排资金2亿元,支持构建养老机构、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站点三级市场化服务网络。安排养老助餐资金7975万元,1395家助餐机构先后投入运营,服务老年人1925万余人(次)。
三是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支持深化教育改革,保障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智慧教育赋能等工作顺利推进。支持全市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4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1所。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和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标准,惠及学生6万余名。
四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一档居民达到每人每年880元,二档居民、少年儿童和在校大学生达到每人每年800元,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级“双示范”项目,支持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等33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就医需求。
五是保障居民安居宜居。支持全市实施43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13.3万户,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支持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8万套,更好满足中低收入群体、新市民及青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
六是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七区城乡低保标准实现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1115元。建立“双挂钩”的社会救助动态调整机制,特困人员、孤困儿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标准增幅与低保增幅挂钩,比上年分别提高6.7%-8.7%。
下一步,青岛市财政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财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资金保障市办实事等民生项目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推动市办实事落地落实,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