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邓庆尧
建筑垃圾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五大固废之一,是国家环保督察关注的重点。目前,部分南方地区已取消露天建筑垃圾填埋场,基本做到了每县区有一处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置工厂,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实现了闭环一体化运行。据了解,青岛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5500万吨,但其资源化利用尚处空白状态,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青岛市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邓庆尧提出,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制定法规,加大对相关企业支持,加强执法打击乱倒乱收。从源头管控、中转清运、处理加工到循环利用全流程规范。
加强政策引导与法律保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建筑垃圾的处理要求和管理规范。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支持力度,设立奖补激励资金,鼓励企业加大对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投资。
形成城市垃圾闭环管理体系。由市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成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专班,与城市垃圾管理系统进行一体化规划,形成城市垃圾分类、清运、处理、再利用的闭环体系。
强化公众意识和企业责任。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市民和建筑行业从业者对建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重要性的认知。强化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确保其在施工和拆除过程中遵守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政策,合理处理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研发新技术,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科研补贴等方式,支持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新技术研发。编制相关技术标准,推广建筑垃圾高效处理、资源化再利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化分拣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生产技术等。
优先解决装修垃圾治理难题。推动各个小区装修垃圾规范化处置,物业公司与合法处置企业签订收运协议,不得私拉乱倒。对物业公司、垃圾清运企业、垃圾处置企业等关键环节实行一体化闭环管理。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