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步行街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33万人次,糖球会叠加春节长假带动大鲍岛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30%,全市重点商圈以及步行街客流量突破3000万人次、营业额同比增长12%……春节假期,台东步行街、中山路、大鲍岛等重点商圈、步行街人潮涌动,频频刷爆“朋友圈”,成为青岛消费的当之无愧的顶流。
特色街区消费红火,离不开“新”意十足的消费活动和消费新业态的打造。
台东步行街、中山路、大鲍岛等重点商圈、步行街人潮涌动,频频刷爆“朋友圈”,成为青岛消费的当之无愧的顶流。
突出国潮文化,营造新年氛围
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越吹越劲的国潮风让青岛人过年仪式感“拉满”。青岛新春第一节会“萝卜元宵糖球会”叠加春节长假,让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人头攒动,挤满了前来品尝花样糖球、打卡风味小吃的市民、游客。
在上街里历史城区,阔别四年的萝卜元宵糖球会焕新回归。轮番上演的街区新春大戏、复古街区新春市集、潮趣文创快闪等一系列活动,将“突出‘国潮’新文化,做靓‘老青岛·上街里’文化IP”作为商圈引流的重要入口。
在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自正月初三起举办的功夫熊猫主题展、锦鲤纳福手工灯会等特色活动极大增强了春节氛围感,营造出集“游、赏、品、愿”于一体的沉浸式全新体验,吸引众多消费者聚上街里、品青岛味、过中国年。
自正月初三起举办的功夫熊猫主题展、锦鲤纳福手工灯会等特色活动极大增强了春节氛围感。
据统计,2025年春节假期,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举办萝卜元宵糖球会,组织开展了200多场民俗文化活动,总接待客流量近300万人次,带动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30%。而在过去的2024年,上街里、大鲍岛两大街区新增业态100余家,新增消费场景4.6万平方米,U·SEA奇幻海世界、布兰兔的植物庄园等特色商文旅项目开业运营。从餐饮零售到娱乐文旅,加速焕新的商业街区业态,意味着消费有了更多可能,多元化的消费新场景,使青岛历史城区消费活力逐步上涨。
以节兴商聚势,彰显街区特色
春节假期期间,青岛各大商业街区的特色效应也在不断凸显。
作为全国示范步行街,台东步行街以“台东贺岁,锦鲤献瑞”为主题,抢抓首个“非遗中国年”效应,举办了“古今奇妙汇”非遗特色文化商品展、“新市繁如锦”新春年货惠民大集等六大主题活动,吸引总客流量超过240万人次,营业额突破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3%、12%,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33万人次,单日最高营业额达到6000万元。
作为首批青岛啤酒特色餐饮休闲街区,西海岸金沙滩啤酒街区春节期间布置对酒当歌灯等新春主题彩灯,街区美食市集汇聚了遍布不同地域的特色餐饮小吃,放大其啤酒特色;新晋山东省特色商业街丽达步行街在街区内设置传统花灯,开启民俗展演,打造“丽嗨”新春市集,让市民游客感受浓厚的新春氛围,增添了街区的时尚气息。
创新活动形式,文商旅深度融合
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2025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旅游过年”“反向过年”在今年春节逐渐兴起,一些父母选择逆向前往子女工作地过年,而非传统的返乡探亲方式。一些年轻人选择走出家门,体验不一样的年味儿。
伴随着消费趋势的转变,当下,如何以更加优质的文旅活动供给满足假日消费需求成为各地繁荣文旅市场需要面对的必答题。今年春节,青岛多个商业街区创新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促消费活动和民俗活动,加速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
即墨古城开展了“来古城过大年”系列活动,包含新春庙会、新春灯会、新春市集、新春演艺四大板块。即墨柳腔、大秧歌、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节目轮番上演;十二生肖花灯和主题花灯,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游鱼锦鲤”投影灯秀,把科技与传统完美融合;布满寓意吉祥的灯笼墙和挂满心愿的祈福长廊,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据统计,春节假期期间,即墨古城日均客流量达到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
市南区中山路历史街区则打造了文化展览、商业体验、舞台表演、民俗巡游、喜剧演艺、市集活动六大板块,创新推出了沉浸式光影演出、AI明信片展览等融合传统与潮流、科技与人文的精彩节目,彰显老城焕新后的冬季独特魅力。其推出的第三届“新春逛街里节”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吸引了近千家商户参展,日均客流量超30万人次,总客流量480多万人次,商户销售额实现明显增长。
第三届“新春逛街里节”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吸引了近千家商户参展,日均客流量超30万人次。
从台东步行街的熙攘人潮,到大鲍岛的民俗盛宴,从即墨古城的流光溢彩,到中山路街区的焕新蝶变,青岛正以创新驱动消费升级,尽展年味浓、消费热、人气旺的春节新景象。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奕静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