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汽车产业紧盯“智能网联”

日前,青岛市出台《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全市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优先发展方向,并将立足青岛汽车产业基础,紧扣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以推动现有整车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整零协同、场景引领、开放融合,找准细分赛道;“单车智能+网联赋能”双线并举,全力稳存量、积极扩增量、超前抓变量,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应用高地、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和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到2027年,全市整车产量超过13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0%,产业链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网联化先发引领、智能化大幅跃升、电动化全面渗透。

根据《计划》,到2027年,青岛市将新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平台、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超过20家。全市整车产量超过13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0%,新能源商用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培育年产10万辆以上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3家。全市生产整车年出口超过25万辆,培育产业链出海能力,吸引更多车企从青岛口岸出海,聚力打造“汽车+港口+物流”的全国性标杆。动力电池系统、智能座舱系统、车规级芯片、智能底盘、电驱电控、“车路云一体化”感知系统等关键领域配套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初步建成高质量智能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车网互动体系,“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路侧基础设施建成区域不少于200平方公里,探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道路开放超过1000公里,小型低速非载人自动驾驶场景全域开放。

产业布局分为“三极支撑”和“多点突破”。即依托现有整车制造产能发展新能源汽车,集聚发展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和西海岸汽车生产基地。鼓励区(市)、功能区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人才、区位等优势,发展汽车电子、检验检测、零部件配套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细分特色产业园区。建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素保障机制,及时满足企业发展空间需求。

金融支持方面,将用好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推介机制,做大直接融资规模。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设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撬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投融资服务。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支持项目建设。借助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机遇,利用AIC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郭清鉴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