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打造交通新质生产力聚集高地! 山东首个交通产业园投产运营

12月28日,青岛交通产业促进与招商推介会暨青岛综合立体交通产业示范园(高新区)(以下简称“交通产业园”)开园仪式在高新区隆重举行。青岛交通产业园是为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行动方案》战略部署,由市交通运输局聚力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通产业发展新高地与科技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局长杜继鹏、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路玉军、高新区管委常务副主任卢阳、青岛财通集团等相关单位领导、国内知名专家、产业生态战略合作企业代表、入园企业代表、交通产业园各参建方代表等参加仪式,开园仪式由市交通运输局处长罗浩主持。

作为山东省首个交通产业园,其建设目的是聚集整合重点产业链中与交通关联产业的优势资源,构建综合交通产业体系,通过“专业园区承载、行业应用支撑、产业集聚融合”,打造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交通产业新生态,形成青岛交通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聚集地,从而振兴青岛实体经济,为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路玉军他介绍,全省首家综合立体交通产业示范园开园后,将落实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创新举措”,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超前布局空天技术、海洋物联网等未来产业,打造协同创新的交通产业新生态,促进青岛交通运输智慧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他诚挚邀请更多的行业机构、企业来此投资兴业、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卢阳对交通产业园顺利开园表达了祝贺,并表示青岛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宜创宜业宜居的高品质新城加速崛起。高新区高度重视交通产业园项目,成立工作专班,主动靠前服务,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建设。接下来,高新区将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以一流营商环境为入园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局长杜继鹏、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路玉军、高新区管委常务副主任卢阳、财通集团副总经理吕世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袁海波、市交科院院长宋夫才等6位领导嘉宾上台,共同手触掌印、点亮大屏,宣告交通产业园正式开园。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培育发展综合交通产业的部署要求,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行业管理、同时抓产业促进”,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重大项目和会议为抓手,全力培育壮大综合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袁海波说:“市交通运输局主导建成了全省首家综合立体交通产业示范园,围绕数智交通、交通新能源新材料、交通养护检测新技术‘三大核心产业’,构建‘产、学、研、用、政、金、才’七位一体的融合创新平台,打造交通科技创新策源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产业项目集聚高地和创新人才培育高地。”

举行产业生态战略合作签约

活动上,以交通产业园开园为契机,举行了产业生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市交通运输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司家来、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百度智能云青岛总经理王静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数字交通、智慧交通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国家、省科技课题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共同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青岛市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应用,共同探索打造智慧交通典型创新应用场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社会能力。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青岛市交通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方共建青岛车路云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与协同建设、数据在智能交通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促进交通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卫星互联网推广应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保障中心牵手青岛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在海洋、交通等领域发挥各自专业与资源平台优势,共同推广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及产业培育。

为共同探索新时代下智慧交通的市场机遇和创新发展,深邦智能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青岛交通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技术攻关、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建设。

交能融合合作签约仪式上,山东大路氢云科技有限公司、氢惠新能源科技(青岛)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三方完成签约,将围绕氢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推广、标准制修订、交通场景挖掘等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共同推进青岛交通氢能源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

多家新公司揭牌

在随后举行的新公司揭牌仪式上,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子木、交通执法支队政委杨林为青岛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揭牌。公司揭牌成立后,将凝聚国内外一流专家搭建国际航运研究平台,开展航运绿色能源、航运服务发展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开展校企合作打造航运人才培育基地,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智库支撑和技术保障。星通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由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总工程师史萱、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乔文锋为其揭牌,新公司成立后,将充分发挥“交通+海洋”双重平台优势,开展海洋、交通、公安、应急、特种等领域卫星互联网应用推广,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通讯服务商和智慧解决方案集成供应商。

入园企业代表签约仪式环节,山东金蜂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入园企业进行了现场集中签约。活动还举办了专家专题讲座,百度智能云交通事业部总经理韩国华以《大模型赋能车路云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为大家讲解了百度在公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深邦智能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泽谦分享了题为《感知增效 数融创新——新质生产力助力推动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新发展》的讲座,未来智慧交通将以数据要素为基脉,借力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模型,拓展多元场景应用,实现“增安、提质、降本、增效”,成为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发展的源动力。

“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

一方热土的经济活力,离不开纷至沓来的投资者。能否留住投资者,让投资者扎根,则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市交通运输局从体制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方面协同发力,四个维度“硬举措”体系化优化交通产业园营商“软环境”。

体制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深耕企业需求,以“产学研用政金才”七位一体的核心发展模式为指导,全力推行“3+5产业运营服务体系”,以“平台+服务”战略组合,打造园区运营新模式。搭建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平台及专属园区APP,可实现园区可视化统筹管理、合同的全周期在线管控等,为入园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园区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成果转化方面,以产业园为载体,通过政府基金的加持、社会资本的注入,以及自有资金的直投,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协同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开展技术创新、产业投资、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助力青岛交通产业转型升级。青岛市获批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强链补链支持城市,成立青岛现代物流及强链补链基金并落户交通产业园,为现代物流、交能融合、绿色低碳等新兴板块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扶持。

企业培育方面,激励和引导园区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主体。开园仪式现场,作为入园企业代表,青岛交通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明表示:“选择入驻交通产业园,正是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备的硬件设施,还有园区贴心周到的一站式服务,这里汇聚了先进的科研资源、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高效、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也是我们企业创新梦想成真的舞台。”

一个新园区的落成,孕育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个新产业的布局,积蓄着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的蓬勃力量。

交通产业园开园后,将以高质量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力点和突破口,聚焦创新企业孵化、创新产业催化、创新生态优化,以科技创新之能,聚企业发展之力,塑产业集群之势,以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交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将全力支持园区发展,与企业携手并进,共同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为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劲动能。

相关链接:山东首个交通产业园是如何长成的

2019年—2021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交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新业态新模式。2022年青岛出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建设青岛综合立体交通产业示范园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抓抢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部署的交通实践。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成立了交通产业园建设专班统筹建设管理工作,革新园区建设新模式,推动园区建设向优向好。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交通产业园建设专班带领各参建单位先后掀起“大干100天”“大干60天,打好冲刺战”等活动,全力克服施工场地小、结构异形复杂、恶劣天气等困难,挂图作战、打表推进,上足机械、上足人力,通过精密筹划与科学调度,全力调配资源,实现各专业施工的高效穿插与无缝对接,交通产业园项目跑出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封顶的加速度。交通产业园喜获“2023年度青岛市优秀建筑设计奖”工业建筑一等奖,建设专班荣获“2023年青岛市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

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及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要求,交通产业园着眼于打造绿色低碳园区,优化综合立体交通展馆设计、空间结构、围护结构和能源结构,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能效,智慧管理和碳排放监测系统,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打造近零能耗建筑样板,实现建筑碳中和。

园区总用地面积约3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园区产业布局主要为智慧板块(数字、智慧交通、车路协同、低空经济、低轨卫星通信、海铁联运+智慧物流),交通新能源新材料板块(氢能源应用、绿色低碳、交能融合),交通养护检测新技术板块(交通养护、交通检测)。

交通产业园配套建设青岛市首个智慧化公交“微枢纽”。利用园区内部用地配建公交场站设施,在满足开通微循环、地铁接驳公交线路等基本功能基础上,设计了机场大巴、应急车辆、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功能分区,满足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同时配套建设智慧公交候车厅、新能源标准化换电中心、微型商业等功能,可为市民提供“无缝衔接换乘、智慧服务全覆盖”的出行体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