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水务系统大力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 一个提标” 三年攻坚行动。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至2024年底,环胶州湾、环渤海湾和沿河的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完成提标改造任务。另外,今年以来,已完成城市建成区49.82公里既有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全市排查出的10444处雨污管网缺陷问题也已全部完成改造。
15座污水厂完成提标改造
今年,市水务管理局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至2024年底环胶州湾、环渤海湾和沿河的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完成提标改造任务。今年以来,市水务管理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先后7次邀请污水处理领域专家对污水处理工艺和建设方案进行把关,深入现场开展技术交流研讨,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市17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团岛、娄山河、即墨西部等15座,剩余的2座正加紧建设,计划年底前完工。
据悉,为深入贯彻环保理念,注重区域统筹,青岛市结合属地实际,尽量利用地下空间,将部分污水处理厂建成全地下或半地下,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充分留出地上公共空间,用于生态绿化和运动公园建设,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其中,麦岛污水处理厂品质提升工程中,已将部分地上设施改建地下,腾出5000平方米地上空间,后续将建设街角公园、环保科普馆和架空步道,营造复合公共空间。新建的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为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所有生产设备全部位于地下箱体内,地上部分计划建设立体化公园景观,与李村河下游滨河步道融为一体、还地于民,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美休闲运动场地。今年,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团岛污水处理厂获评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公布的绿色低碳标杆厂,并推广经验做法。
提前3年完成“清零任务”
全市已完成城市建成区包括西海岸新区双珠路路段、胶州市青年路路段、平度市苏州路路段等,合计49.82公里既有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提前3年完成省要求的清零任务,成为省内首个实现整市域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的城市。
同时,推进排水管网缺陷改造。根据排查管线缺陷情况,对重要隐患逐一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和管理维护方案,提高水务地下管网的维护管理能力。今年,市水务管理局组织排水公司对市内三区约61公里缺陷管网进行修复改造。重点实施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完成流域内老化、容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缺陷的排水管网新建及改造22公里,在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开挖翻建与非开挖修复同步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控制了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减轻施工期对绿地、植被、周边市政设施的破坏,降低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的影响。目前全市排查出的10444处雨污管网缺陷问题已全部完成改造。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为防治城市黑臭水体并巩固做好前期治理成果,市水务管理局构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综合性治理体系,实行标本兼治。把“源头治理”作为第一要求,在重点入河排口处加装视频监控设施、自动留样监测点,从源头上实施截污纳污;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消除河道底泥和垃圾污染;实施生态修复,在河道内栽种荷花、莲花、芦苇等水生植物,增加鸟类、鱼类等活动湿地空间,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实施河道生态补水,通过多点布局、生态耦联、梯级利用方式,加大污水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资源回补上游河道。仅2024年河道补水达到近3亿立方米,节约了大量淡水资源,真正让河道“活”起来,还原河道的生态调蓄功能。
完成改造70公里老旧排水管线
应对强降雨带来的区域道路积水,是众多大城市普遍面临的排水难题。今年市政府将“缓解道路低洼点汛期积水问题”列为民生居住环境领域攻坚事项,要求加大市区排水设施维护力度,实施市区部分道路低洼点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年度改造道路低洼点不少于25处。
据介绍,市水务管理局重点采取路面翻建、雨水主干管改造、增加雨水口收水设施等方式,对低洼路段进行改造,今年已经完成辽阳西路与辽源路路口、龙口路与龙山路路口等25处改造任务,明年汛前计划再改造63处。同时,督导排水公司利用各类疏通车设备,对青海路、燕儿岛路、山东路等重点路段及低洼路段开展专项拿砂疏通,对雨水支管进行排查疏通,保障排水管道畅通。另外,更换一批老旧排水管网,重点对哈尔滨路、利津路、万年泉路等路段排水管线实施修复或更换,目前已经完成70公里的改造任务,进一步提升排水管线的过水能力,减少积水冒溢问题的出现,为市民提供良好的雨天出行环境。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隋淼 实习记者 刘雅慧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