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  青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2月13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财政部门牢牢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优化组合专项债、税费优惠、股权投资等政策工具,强化重点领域资金和政策支持,统筹推进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防风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靠前发力“稳增长”

加强财税政策调节。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推出69项财税政策措施,纳入全市“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两批政策清单,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加大结构性减税降费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1-10月为企业减负240.9亿元。

放大财金联动叠加效应。出台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政策,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发挥财政资金“耐心资本”作用,财政科技资金“拨改投”规模超过15亿元,对科创项目形成滚动支持;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设立144支基金,总规模1459亿元,累计直接投资青岛项目530个,投资额264.7亿元,其中17家企业成功上市,100余家企业获评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等称号。组建市融资担保集团,持续做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截至10月底,全市在保余额131.8亿元,累计受惠经营主体7780户。

抢抓机遇对上争取。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79.1亿元(含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52.1亿元、增发国债资金29.2亿元)、增长73.4%,新增政府债券额度638亿元、增长14.7%。获批上合国际枢纽陆路启运港、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等19项国家、省级试点示范,获得上级财政奖补资金36.7亿元,创历史新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精准发力“扩内需”

激发消费潜能,统筹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市级配套资金超24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汽车、家电领域补贴资金达18.7亿元,带动消费金额超160亿元。推动设备更新,安排市级资金10.9亿元,支持规上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带动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超90亿元;利用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5亿元,支持工业、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拉动项目投资,29.2亿元增发国债资金,于3月底前全部分解下达,有力推进了全市23个项目建设;581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已于11月中旬完成发行工作,重点支持了310个重点项目,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

持续发力“保民生”

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1月全市民生支出108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6%,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就业方面,优化实施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揽子”政策,支持城镇新增就业34.6万人。教育方面,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标准,落实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惠及学生11.5万人次,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0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方面,支持提升职工门诊统筹保障水平,提高居民医疗保险补助和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标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级“双示范”项目,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住房方面,支持全市43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3.3万户。支持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8万套,满足中低收入群体、新市民及青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给予多子女家庭、青年人才政策性购房支持,等等。

靶向发力“防风险”

从更深层次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健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长效机制,出台10个方面45项细化措施,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兜牢“三保”底线。将“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健全和落实分级责任体系,强化“三保”预算编审、专户管理、预警监测等措施,下达区市转移支付283.4亿元,增长17%,全市“三保”运行总体平稳。

化解债务风险。强化底线思维,成立市区两级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专班,统筹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工具,落实一揽子化债措施,确保公开市场债券正常接续,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近期,中央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陆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针对性强、含金量高。青岛市财政部门将在吃透精神、全力争取的基础上,统筹实施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并结合青岛实际,不断拓展政策空间、优化作用方向,更好发挥财税政策引导、调节、撬动作用,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吉鹏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