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记者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青岛市民政局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儿童工作理念,切实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儿童福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近4年来,青岛市先后5次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在青岛市儿童福利保障史上尚属首次,现行保障标准居全国前列。
2024年前11月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5208万元
近4年来,青岛市先后5次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其中,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费从每人每月1500元提高到2788元,社会散居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从每人每月1200元提高到2230元,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1867元。4年内5次提标,在青岛市儿童福利保障史上尚属首次,现行保障标准居全国前列。截至11月份,全市共有机构养育孤儿107人、社会散居孤儿29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28人、重点困境儿童799人,2024年1—11月份共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5208万元。
青岛市开展“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共为全市3000多名孤困儿童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伤害险,为孤困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青慈筑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项目”,为年满18周岁后在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发放一万元的助学金,共投入善款765万元。
投资1.23亿元改扩建青岛市儿童福利院
青岛市持续完善“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服务网络,延伸关爱服务触角。目前,全市共建成11处市级和区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38处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提升1038处城乡社区儿童服务阵地服务能力,充实138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2089名村(居)儿童主任,实现基层儿童工作网络全覆盖。扎实推进“三亮三学三做”儿童主任赋能行动,编发《青岛市儿童主任工作手册》,开展赋能培训、演讲比赛、优秀儿童主任评选等活动,不断激发工作队伍生机和活力。
青岛市推进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先后投资1.23亿元改扩建青岛市儿童福利院,成立康复医疗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打造动物园、游乐园等“五园式”机构,建立电子档案一体化系统,组织在院孤儿到济南等地开展研学活动,组建1280人的“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形成养育、医疗、教育、康复、安置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获评山东省“三提四优一创”示范标杆儿童福利机构等荣誉称号。
打造“岛城有爱 青情卫童”儿童工作品牌
青岛市围绕“岛城有爱 青情卫童”儿童工作品牌,聚焦儿童成长需求,积极搭建关爱服务平台,广泛凝聚社会力量。
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委宣传部等20个部门联合出台《青岛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五方面开展23个专项行动,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在2024年春节、“六一”期间,全市民政系统共动员儿童工作者4800余人次,深入3500多个孤困儿童家庭走访探视。联合青岛市教育局等5部门开展“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宣传月”活动,通过浮山湾灯光秀、地标LED屏播放公益广告,倡导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294场活动吸引2万多人次参与。联合青岛市慈善总会、青岛银行开展“益路童行 圆梦成长”全市困境儿童微心愿项目、“阅书阅世界 阅来阅向上”全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为2400余人次提供价值100余万元的“心愿礼包”和城市人文体验。制作儿童权益保护法规宣传动画视频18部,未成年人保护宣传片《回答》荣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民政单元优秀作品奖。
创建“1234”困境儿童心理关爱服务模式
心理健康是儿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困境儿童处于身心尚未成熟阶段,亟需政府、社会和家庭给予更多的关爱保护。自2021年以来,青岛市围绕困境儿童心理关爱服务进行实践探索,创建“1234”困境儿童心理关爱服务模式。即建立一个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关爱基地,完善线上线下两种服务手段,培训心理专家、专业社工师、一线儿童工作者三支专业队伍,建成心理隐患预警、心理需求服务、压力同步疏导和心理关爱评估四个机制。近年来,青岛市线上线下共惠及160余万人次,先后开展上门评估、辅导3400余人次,走访慰问600余人次,建立心理救助档案1100余份,有效解决困境儿童的心理难题,提升其幸福感指数。
为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障,青岛市于2023年在省内首发地方标准《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作规范》,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提供统一、规范和可操作的技术依据。制定《青岛市监护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规程》,建立监测预防、监护干预等“五位一体”的保护机制,当未成年人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或面临危险情形时,实现责有人担、事有人做、工作流程明确,切实改善部分家庭对困境未成年人保护不力的状况,确保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护。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