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挑战赛的形式,让创业者‘揭榜比拼’解决大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和‘堵’点,也让青岛企业多了借‘智’新途径。”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青岛)即将开赛。组委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赛事由青岛市科技局、青岛高新区管委共同举办,今年的挑战赛将聚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国家战略,青岛区域将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
据了解,此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主办,大赛的目的是以解决技术需求为目标,组合创新资源,解决技术创新难题,创新项目形成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该挑战赛今年主要在青岛、张家港、宁波、临沂、聊城、重庆、绵阳、西安、兰州等地进行。
“挑战方”与“需求方”
参赛对象分为需求提供方(简称“需求方”)、解决方案提供方(简称“挑战方”)。
“需求方”具有技术创新需求且自愿通过挑战赛平台发布并向社会征集解决方案,“挑战方”能够根据“需求方”提出的技术创新需求,为需求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挑战方可以是法人、科研团队及自然人。
2022年,青岛瑞思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针对肝癌早筛难、发现即晚期的问题,欲开发一种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检测或定期监测,预期提供一种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的产品,提高目前肝癌监测水平。
挑战赛(青岛)服务小组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企业需求后,通过大赛“揭榜比拼”方式联系到了山东大学韩丽辉教授团队,经过多次线上线下实地勘察对接,最终山东大学韩丽辉教授提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实现对靶核酸的准确检测”技术,成功突破企业卡脖子难题,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合作期间企业还建立持股平台并成功引进韩丽辉教授,加强后续双方深入合作。
目前,此项目已于省内多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且效果良好。三年内预估产量20000例,总产值达2000万元。项目的成功研发丰富了目前肝癌的监测手段,达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将完善液体活检在肝癌早筛上的应用,大幅度提高肝癌早诊早治率,扩大液体活检技术影响力和市场空间。
在今年挑战赛推进过程中,组委会邀请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多所驻青高校前来揭榜,截至目前,大赛服务小组深入市辖七区三市实地走访调研科技型企业超过100家,共征集技术需求120余项,组织一对一、一对多、需求发布会、需求分析会等对接活动40余场,匹配专家100余人次,对接企业技术需求50项,面向全社会“公开张榜”,征集解决方案30余项,签订意向合作协议近30项,意向合作金额1000余万元。
“化”与“移”
“挑战赛能够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一位常年担任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科技成果转化更加强调科技成果属性和状态的变化,重在于“化”(化学变化),技术转移则重在于“移”(物理变化),比如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从甲方让渡至乙方。
创新创业大赛挑战赛正是这种“转化”与“转移”的体现形式之一。
组委会相关人士介绍,挑战赛正是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特别是区域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需求为导向,以“揭榜比拼”的方式,经过“需求征集和发布、解决方案征集、需求对接、现场赛”等环节,实现解决方案的竞争择优,形成“科研悬赏+研发众包”的新型项目组织与资助模式,帮助企业建立创新研发体系,有效促进技术供需结合,推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参赛者,除了给予一定的奖金和“优胜挑战者奖”“优秀创新奖”“优秀服务机构(个人)奖”等荣誉奖励外,将依据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支持头部企业或专业服务机构在有条件的园区建设中试平台、熟化基地等,对符合条件的可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符合政策条件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就地应用,市级根据区(市)投入和示范绩效,按每个项目可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对符合创新券支持范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按实际支付费用最高50%的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助。
“相关挑战赛在青岛已经举行了九届,这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创意、点燃创业梦想的舞台。”赛事组织方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郭清鉴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