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市场蓬勃发展的画卷中,“专精特新”企业以其独有的创新魅力、专业深度及精细工艺,正逐步成为产业革新与经济活力的关键引擎。这些企业深耕于特定的细分市场,借由不懈的技术革新、模式升级与管理优化,成功塑造了市场中的独特竞争优势,青岛市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道路上具有独特优势。
作为在全国率先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的城市之一,青岛已建立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现、培育、认定、扶持、监测的完整工作体系。截至今年9月,青岛创新型中小企业总量达31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另外,在今年11月5日发布的《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中,青岛共有54家隐形独角兽企业上榜,其中9家跻身全国500强行列,总估值达421亿元,位居北方第二、全国第五。
海汇德创造行业内充电桩单车充电功率最高纪录,海德威打造船舶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智腾微电子专注于为航天工程配套高精度传感器……从最初的“小作坊式”经营,到如今以核心技术“专精”聚焦,青岛市不断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他们突破传统发展的路径依赖,正是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弄潮儿。
在11月18日结束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青岛12 家“专精特新”企业精彩布阵,亮出青岛企业风采。此次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组团12家企业与青岛市市南区工业控制系统产业集群一同亮相展会现场。这些企业涉及领域广泛且具前瞻性,涵盖高端装备、电力装备、航空航天、智慧家居、机械智能制造、太阳能光伏、元宇宙、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材料等诸多门类,通过丰富多样的创新成果展示,展现出青岛工业与科技范畴所积蓄的雄厚实力以及昂扬向上、活力迸发的发展态势。
“中博会就像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把精心研发的智能家居系统带到这里,从智能安防监控到便捷的家居控制系统,全方位展示了智慧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各地企业的交流中,我发现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正朝着更加个性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海骊住居有关负责人感慨道,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打造更完善、更贴合用户需求的智慧家居生态,让青岛智慧家居的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更响亮。
在刚刚结束的2024青岛弘扬企业家精神分享会第三场——“专精特新”企业专场活动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核心智库成员岳庆平做《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主题分享。他认为,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开放等六大机遇,企业家应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成为一支充满活力和动力的重要力量。
活动中,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宝柱、青岛国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纪媛媛、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广、小济(山东)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延辉等企业家纷纷表示,企业将继续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推动企业走得更快更远。
浙商银行青岛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逄增森在活动中介绍,浙商银行为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科创企业提供“境内+境外”“商行+投行”“贷、股、债、投”的全方位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涵盖十大科技金融场景的16大产品。截至10月末,青岛分行为近700户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科创企业提供综合授信达110亿元。
这些年,青岛市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保持“专”的定力,下足“精”的功夫,做大“特”的优势,推进“新”的探索。在“数字化转型”培育赛道方面,目前青岛已扶持小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270个,奖补资金14亿元,撬动投资超80亿元,并在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得中央1.5亿元资金支持。
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史凤隆表示,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策源更多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继续深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着力在建群强链上再突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不断迈进,不断培育和挖掘产业发展新的优质增长极。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