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展的策划很有吸引力,各类作品都很感动,大开眼界!”徜徉于青岛市美术馆正在举办的“无边界——王海宁艺术实验展”中,包括油画、丙烯、水彩、水粉、水墨、综合材料、装置等各种尝试,共170余件作品展示出艺术家在创作风格和媒介上的多样性,为观众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仿佛置身于一座意蕴深远的沉浸式艺术创作新高地,成为了近期“专程为了一个展来打卡”艺术前沿新风尚。

一次呈现40余年来的艺术创作之路
《无边界——王海宁艺术实验展》近日于罗马展厅展出,该展览由青岛市美术馆主办。展览艺术家王海宁从事艺术与设计工作多年,他的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展事中表现卓越,参展百余次,获奖30余项。40余年来王海宁的艺术创作不断挖掘作品深层内涵,开拓差异性表达,探索开放的艺术路径。
本次作品展主要以王海宁近年作品为主,部分早期作品,以生命状态为主体,意图呈现存在的意义。展出作品风格多样,从借鉴西方现当代艺术风格到融汇中国传统书画、民间艺术等,不限定艺术的边界,在立与破中不断形成艺术家对艺术的认知和表达,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以开阔的边界与视野,通过作品和展厅的空间关系、文本解读之间的趣味性尝试,带给观众新的参展体验和感官感受,从而引发观众对艺术本身的思索和无穷想象。


一个别开生面的跨界艺术实验
展览以丰富的艺术风格和多彩的作品面貌,表达出王海宁对艺术理解的不设限、不固封,意图呈现他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辨。“搞艺术,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有意思,所以愿琢磨。艺术的状态,是对生命的体验和对世界的认知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握势态入思冥想,筑建生态,在作用于个体的同时,也对社会生活产生某些作用。艺术本无界,边是范围,界是限制,边界当如何,艺术的发展在不断地颠覆边界的可能。”


在王海宁看来,“无边界”是当代艺术的特性,不断地立和破,助推了艺术的解读和延进,倒是符合了时代的节奏,把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为可能。从早期的艺术学习到后来的艺术行为实验,以自然的生成进行各种方式的体验,成就大杂烩,也获取了各种营养。
岛城知名艺术评论家林竹认为,“展出作品主打一个对艺术表达的发问,实验性爆表。”而观展现场,不少观众认为该展真正地把“艺”和“术”结合了起来,将由内而外的感应释放出来,试图将物象存在和意象存在同构,这一创新理念试制生成的创作过程,让人感动。
一场对城市本土艺术的回望
这一温情脉脉的艺术实验展,也是对青岛这座城市艺术发展史的守望与回溯。
作为青岛本土艺术家,王海宁多样的作品风格呈现中,诸多充满人情味、接地气的“青岛本土”作品,让人共情回味。油画作品《余晖》用独特的色彩语言倾诉着对老里院的依依不舍;综合材料作品《里遇》以纸张拼贴再创作的构思方式,展示老街里文化与艺术肌理的交融表达;创作于1983年的水粉作品《老墙记录》则真实映射了时代变迁下青岛老街红色砖瓦的时代记忆符号……

在人潮不断涌进的展品现场,观众们不断感慨着、交流着,对王海宁老师的艺术观“艺术是认知,是思辨,是体验,是表达,是观念,是旅行,是无畏”,产生了更深刻的体悟。


——【艺术家·小名片】——
王海宁,自由艺术家。长期从事艺术与设计工作,持续艺术研习四十余年,至今嗜好艺念一以贯之。作品先后参展国内、国外各类艺术展事百余次,参展及获奖颇有成效,常常践行艺术实验,挖掘深层内涵,开拓作品的差异性表达,寻迹开放的尝试路径,坚持不懈。现为法国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协会理事、美国国家油画和丙烯画协会(NOAPS)会员、加拿大油画学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美国密苏里州水彩画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国际抽象艺术家联盟常务理事、国韵文华书画院研究员。先后获国内外奖三十余项。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王海宁作品集》,入编国内外当代艺术画卷十余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