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一场盛会,助力青岛市崂山区打造虚拟现实产业高地

11月12日至13日,备受瞩目的2024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青岛市崂山区成功举办。作为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大会集中展示了崂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产业集群等,以会带展,以展促商,进一步推动新兴技术在更广泛领域中的商业应用与市场推广。

作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一核三极多点”布局中的“一核”,崂山区持续优化产业生态。而伴随着虚拟现实产业项目、技术等优质资源要素的不断汇聚,崂山区正加速向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高地迈进。

聚链成群 集聚效应凸显

3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多个平台正式启用、《2024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报告》发布……11月12日至13日,2024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举办。透过大会所达成的系列成果,不难看出崂山区加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雄心。

产业集群释放“磁石”效应。在本次大会上,北京格如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华威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与崂山区签订了项目落户协议。“我们将落户青岛、扎根崂山,加快开拓北方市场的同时,逐渐推动研发、制造等相关业务实现本土化落地。”青岛华威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鹏飞表示。

大会上,崂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展围绕硬件、软件、内容三大细分领域,设置了标展区、硬件区、应用区、体验区等区域,区内的歌尔、海尔、海信、联通、中科曙光等龙头企业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有HTCVIVE《高迪》,华胜、九境美等企业展示大型体验设备,大朋、PICO、雷鸟等企业展示硬件设备,格如灵、元权VR、莫比斯视觉等行业应用企业展示虚拟现实内容,令人尽享了一场数智融合的视觉“盛宴”。

“此次大会基本上把国内头部的虚拟现实企业带过来了,能够明显感觉到青岛市比较超前的产业布局。”刚刚落户青岛的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梁佳告诉记者,“崂山区虚拟现实应用场景丰富、数实融合优势明显,我们将依托这里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行业资源快速启动各项工作,快速打造行业应用标杆。”

突破220亿元 打造产业生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特别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正在日益广泛地渗透并赋能千行百业,加速成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崂山区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发布《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强区二十二条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力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7条标志性产业链。目前,崂山区已聚集13家虚拟现实高端研发机构、100余家上下游企业,汇聚全国70%以上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

在虚拟现实领域,崂山区围绕3条细分赛道,新引进歌尔视显、中科创达、京东方艺云等优质项目30余个。人工智能领域,聚焦3条新兴赛道,新引进乐聚机器人、蔚海明祥、浪潮卓数等优质项目40余个,推动形成机器人、无人装备、汽车电子、模型和数据要素等4个特色“园中园”。园区载体的加速建设和上下游企业的迅速涌入,也撬动着崂山区的产业发展拔节起势,不断取得新的“里程碑”。

预计今年,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突破220亿元,增长22%以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350亿元,增长25%以上。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未来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集群获评首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山东省支柱型雁阵集群。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产业乘势而上,立足崂山、引领省市、支撑全国、辐射世界,加速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真正在数智产业、数字经济上抢占至高、勇立潮头。

由“制造”向“智造”加速

山东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赋能应用,构建以“高算力、强算法、大模型、广应用”为引领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体系。今年5月,《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实施。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坐拥两大计算中心,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200余家;海尔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卡奥斯COSMOPlat,正致力于推进大模型在工业领域场景深入应用;海信视像科技公司将自研星海大模型与电视结合,正推动电视产业转型升级,使电视从视听工具向家庭助理转变。赛轮发布全球首个橡胶轮胎行业大语言模型橡链云聊-EcoRubberChat,拥有庞大的行业数据和先进的算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和用户偏好,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这些鲜活的应用案例都是青岛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生动实践。青岛,正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

2023年,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达672.6亿元,同比增长28.9%;去年2月正式揭牌的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目前已聚集了人工智能企业200余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公共技术平台5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在未来,青岛市将锚定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条细分产业链精准用力,踏出一条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清晰路径。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