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扩优提质,青岛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11月1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排头兵 迈向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详细介绍青岛在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自2022年7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市教育系统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加快构建学位充足、布局合理、资源优质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五年来,青岛在省政府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李沧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认定,市南区等6个区市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青岛的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智慧教育赋能等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

在优质资源供给方面 ,青岛构建了与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城市更新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位供需动态监测机制,优先启动重点片区(园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2022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28所,增加学位约19.73万个。同时,青岛还着力扩大学前教育优质公办学位供给,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183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3%,优质园占比提升至85%。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青岛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创新教师队伍“引、育、管、评”机制。近几年, 全市引进的国家公费师范生占到全省的60%左右。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培养国家教学名师8人、齐鲁教育名家培养入选9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65人、省特级教师359人,各项数据均位居全省前列。近三年来,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已达两万余人,占全市专任教师的1/6,有力支撑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在发展保障方面,青岛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小学每生每年由900元提高至1300元,初中由1100元提高至1700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每生每年1.7万元,孤独症、脑瘫症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为每生每年2.04万元,保障水平均达到全省最高。此外,青岛还开发了中小学智慧教学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和网上巡课系统,建成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129个,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创新。

在新建学校方面,青岛实施新校高位发展行动,采取提前选配校长、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培训,“一长多校”办学等措施,实现“开办即优质”的目标。目前,已有36所学校采用“一长多校”办学模式,90所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近几年新启用的107所学校均实现高起点办学。

在初中学校方面,青岛实施初中强校提质行动,遴选53所试点校,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强校提质。同时,大力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市共组建235个教育集团,涉及学校900所,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5%。随着多所优质学校分校(校区)的开办以及各区市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扩容,主城区教育“南强北弱”的现状正在得到改变。

在普通高中方面,青岛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行动计划,推出多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目前,已创建省级特色高中7所、省级学科基地8所,2所学校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24项高中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青岛坚持五育融合全面推进,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出台多项指导意见,提升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水平。落实中央“双减”政策,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目前,青岛教育教学质量在全省稳居第一方阵。

在协同育人方面,青岛整合家庭教育各类资源,构建“爱润成长”家庭教育课程体系,为家长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便捷化指导服务。通过开展专家讲座、政策解读、案例访谈等活动,推进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进村社、进机关、进企业,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力。

下一步,青岛将以创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主线,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构建青岛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具温度的人民满意教育。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澍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