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版财经小记者探秘青岛紫砂博物馆 揭开紫砂的神秘面纱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岛,有一座充满神秘与魅力的紫砂博物馆。11月10日,青版财经小记者们满怀憧憬与好奇,踏入了这座博物馆。

小记者们合影留念。

小记者积极举手,参加采访活动。

青岛紫砂博物馆位于信号山脚下,这座建筑风格独特,周边环境优美。步入馆内,小记者们仿佛置身于紫砂的奇妙世界,琳琅满目的藏品让人应接不暇。据了解,这里现有藏品一千余件,其中紫砂精品八百余件,瓷器一百余件,书画、红木等其他艺术品一百余件,所藏紫砂精品贯穿了明代、清代、当代、现代等多个历史阶段,是研究紫砂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宝藏。

讲解员刘老师向小记者介绍南茶北引厅。

小记者了解制茶的工艺。

小记者了解茶器的历史。

小记者了解我国古代的茶文化。

在讲解员刘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们首先来到了南茶北引厅。在这里,他们了解到中国制茶、饮茶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而 “南茶北引” 工程更是开启了北方大面积种植茶叶的新篇章,青岛便是最早的试验区之一。

小记者了解宜兴历史。

接着,小记者们走进了宜兴历史厅。宜兴,这座拥有七千三百多年制陶史和一千多年贡茶史的城市,其紫砂、青瓷、均陶、美彩陶和精陶素有 “五朵金花” 的美称。通过讲解员的生动介绍,小记者们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了宜兴古代制陶的辉煌场景。

小记者参观海外遗珍厅。

海外遗珍厅也引起了小记者们的极大兴趣。这里展示的外销欧洲的紫砂壶,虽然在装饰上采用了贴花、浮雕、镶金等迎合欧洲审美观念的华丽工艺,但依然充满着浓郁的中国味道,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独特魅力。

小记者了解紫砂矿料。

小记者观看古代的紫砂壶作品。

小记者观看紫砂“大家”的作品。

小记者们还参观了紫砂矿料厅、紫砂历史厅、紫砂精品厅等多个展厅。在紫砂矿料厅,他们了解到紫砂泥的神奇特性;在紫砂历史厅,初步知晓了紫砂的发展脉络;而在紫砂精品厅,那些国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让他们赞叹不已。这些作品将茶道、香道、花道、书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紫砂完美融合,造型精美,线条流畅,不仅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更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小记者们观看不同形状的紫砂壶。

制作紫砂壶的过程更是让小记者们深感其工艺的复杂与精湛。需要经过选矿、制泥、成型、装饰等多道工序,每一位紫砂艺人都需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方可掌握这门技艺。而制作一把紫砂壶所需的工具多达几十种,常见的烧制方法有还原烧和氧化烧两种,不同的烧制方式会使紫砂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不同温度下,烧制紫砂壶成品的颜色也有区别。

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积极提问,与讲解员老师互动热烈。一位小记者好奇地问道:“为什么紫砂壶有这么多不同的造型和风格呢?” 讲解员老师耐心解答道:“紫砂壶的造型和风格丰富多样,这既取决于艺人的创意和审美,也受到不同时代文化和审美趋势的影响。每一把紫砂壶都蕴含着艺人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情感表达。”

小记者观看介绍紫砂的纪录片。

这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小记者们对紫砂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壶,这一中国特有的传统器皿,以其独特的造型、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离开博物馆时,小记者们仍意犹未尽,他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一位小记者说:“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同学们,让更多人了解紫砂文化的魅力。” 另一位小记者则表示:“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能像那些大师一样,创造出美丽而富有意义的作品,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们。

青岛紫砂博物馆,就如同一座文化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小记者们在欣赏紫砂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情。相信在未来,这些小记者们将带着这份热情和使命感,继续探索和发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