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汇泉湾畔的福山支路5号,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静静矗立着,这里便是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近日,青版财经小记者们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历史文化研学之旅。
小记者们拿着康有为故居明信片合影留念。
小记者们积极举手参加采访活动。
这座故居的房屋建成于1900年,它有着独特的身世。原本是德占青岛时期德总督副官的宅邸,在1923年6月,康有为开始寓居于此,并在 1927年3月3 日逝世于此。1999年,故居进行了复原修复工程,而后辟建为青岛市康有为故居纪念馆,2000年10月正式全面对外开放。
小记者们观看康有为的雕像。
小记者们首先被故居的主体建筑所吸引。这是一座三层的德式楼房,建筑面积达1128平方米,周边是庭院式结构,占地约1600平方米。德式建筑的风格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清晰可辨,红瓦坡顶、黄色水刷墙结合红砖清水墙,局部以花岗岩包镶,门帘多为卷式,主入口朝南,东西两侧设有边门。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小记者们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小记者们了解康有为的生平。
走进故居内部,一系列的陈列展呈现在小记者们眼前。康有为书房、客厅、卧室复原陈列展,让小记者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康有为在这里生活的场景。书房里摆放着古朴的书桌和书架,似乎还能看到康有为在这里奋笔疾书的身影;客厅里的陈设简洁而不失典雅,见证了曾经的宾客往来;卧室则透露着一种宁静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康有为在这里休息的画面。
小记者们了解到康有为自幼饱读诗书。
葛老师介绍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
小记者们了解“戊戌六君子”。
葛老师介绍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到各国游历的情况。
小记者们了解康有为在青岛定居时的故事。
康有为生平史迹图片展则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康有为坎坷的一生。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到 “公车上书” 的壮举,再到 “戊戌变法” 的风云变幻,小记者们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介绍,对康有为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康有为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勇敢地站了出来,试图通过变法来改变中国的命运。尽管变法最终失败了,但他的精神和勇气却激励着后人。
小记者们参观康有为书法艺术陈列展。
康有为给其母亲写的墓碑碑文。
康有为书法艺术展则展示了康有为晚年的书法艺术精品。康有为的书法独具特色,他的字体雄浑大气、笔力刚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小记者们驻足在一幅幅书法作品前,仔细欣赏着每一个笔画,感受着书法中所蕴含的神韵和情感。这些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康有为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表达。
小记者们了解康有为周游世界的路径。
小记者们观看康有为游历欧洲时买来的瓷器。
文明对话——康有为的世界之路专题陈列展则展现了康有为在海外时期的经历和他对不同文明的思考。康有为在流亡海外期间,游历了许多国家,接触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试图寻找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展览通过一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展示了康有为在海外的生活和他对文明交流与融合的见解,让小记者们开阔了视野,了解到在那个时代,有识之士们是如何在世界的舞台上探索和思考的。
小记者们参观康有为的书房。
馆内的藏品以康有为晚年书法艺术精品、海外时期收藏品为主要特色。这些藏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康有为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小记者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对这些藏品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他们意识到这些藏品背后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重量。
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它现为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放场馆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岛市未成年人 “社会课堂” 优秀场馆。通过参观这里,青版财经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康有为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也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
小记者们在康有为故居明信片上盖章留念。
在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收获颇丰。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康有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精神和勇气将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同时,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了解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