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公布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第六批)获得单位名单,崂山区3家企业共3项标准入选,入选标准数占比50%,位列全市首位。青岛正礼茶叶有限公司、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入选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获得者。
据了解,自2019年开展“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活动以来,共45项标准入选,崂山区入选14项,占比31%。
“标准”的背后,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健康活力。那么,崂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从何而来?
百年老字号重塑升级
“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是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由标准化评价机构对青岛市企业和社会团体主导、主持制定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其主要指标是否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国际空白进行的评价活动,旨在鼓励市场主体研制和执行高标准,强化标准在推进技术进步、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青岛标准建设,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获得此次殊荣的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算是青岛百年老字号了。
2018年,崂山矿泉水成为多项国内外重大活动的指定用水。2023年,旗下的“网红”崂山白花蛇草水入选“山东好品”名单,品质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崂山矿泉水作为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的知名品牌,其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水的纯净与甘甜,更在于它背后承载的崂山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故事。
“崂山品牌扎根于青岛,经历了120余年的发展,天然自带流量,有着较高的话题度,非常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作为青岛人心中经典的百年老字号品牌,我们也一直在探索着如何把制约老字号创新的‘包袱’变成‘财富’。”青岛青饮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跃平说。
从最早获批创建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到率先在全国城市中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再到前瞻性地打造国际标准化高端会议品牌,青岛标准化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市标准化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提升了青岛在行业和产业领域的标准“话语权”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在家用电器、工业互联网、橡胶轮胎、高速列车、海洋生物等重点领域,搭建了突破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体系。譬如,海尔集团牵头制定的IEC63169: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食品保鲜》国际标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一把通用“标尺”,欧盟直接引用发布了ENIEC63169:2020,推动了我国家电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等国外大型建设项目运用中国技术标准,推动中国产品和服务标准“走出去”。
标准推动品牌变革
崂山区一直把质量和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区域、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提升产品、服务、文化品质的有力措施。
近年来,崂山区以“品牌”为抓手,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关于“品牌强国工程”“好品山东”和“青岛优品”的部署安排,推进品牌强区纵深纵远发展,在全区广泛传播品牌发展理念、凝聚品牌发展共识、营造品牌培育氛围,推动形成企业奋力创建品牌、政府积极支持品牌、消费者自觉关爱品牌的良好局面,积极提升区域品牌建设发展成效,以品牌来夯实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根基。
崂山区立足打造青岛标准创新先行区,扎实推进“标准化+”战略,在全市率先完成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据崂山区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崂山区出台了一揽子从高从优支持高成长性、品牌高端化企业的奖励扶持政策,每年兑现资金约5000万元,奖励政策全市最优。培育出全市唯一的中国质量奖——海尔,以及省长质量奖2个、市长质量奖9个。做到以标准体系引领、品牌培育带动、基础设施支撑全面促进质量提升。
目前,崂山区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23件,中华老字号3家,5A级景区1个,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51家,11家企业入选“好品山东”,16个产品入选首批“青岛优品”,综合水平居全省前列。全区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培育独角兽企业9家,数量全省第一。而随着品牌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驱动下,崂山区将持续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
崂山区坚持标准筑基,通过精细化、标准化,把政策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高质量服务,持续推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全省标准化创新发展打造新样板。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