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这场大赛已举办十届  助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200家

9月29日下午,2024“创客中国”(青岛赛区)暨第十届“市长杯”·海创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成功举办。大赛现场正式发布《青岛市“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十周年成果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大赛背景及历程回顾、赛事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市长杯”大赛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总结和分析,为青岛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重点产业链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撑和服务决策。

《报告》显示,十年来“市长杯”大赛成效显著,参赛项目总数达5482个,专精特新企业参赛项目数量占比53.60%。从企业梯度培育上看,截至2023年底,参赛后获评专精特新企业已超过200家,42家被新认定为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7家发展成为市民营领军标杆企业。通过对2021年至2023年获奖企业调研发现,企业营业收入总规模从35.86亿元增长到60.87亿元,增幅达到69.72%;企业利润率年均增长19.05%;参赛企业知识产权从198件增加到530件。

九成以上参赛企业已获得有效资源支持

2024年对83家参赛企业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研企业”)显示,77家调研企业参赛后得到了有效资源支持,占比92.77%;14家调研企业获得了1000万元以上的融资,占比16.87%;13家调研企业参赛后获得了与头部企业或平台合作交流的机会,占比15.66%;10家调研企业享受到了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占比12.05%;55家调研企业表示参赛后企业知晓度明显提升,占比66.27%。

被调查企业参赛后获得资源占比

调研显示,赛后第二年收入实现较大提升和明显增长的企业合计占比68.67%。通过对2021年至2023年获奖企业调研发现,企业营业收入总规模从35.86亿元增长到60.87亿元,增幅达到69.72%;企业利润率年均增长19.05%;企业知识产权数量从198件增加到530件。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47家调研企业已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占比56.63%。29家调研企业为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或重点骨干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或技术服务,占比34.94%。17家调研企业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占比20.48%。33家调研企业通过参赛,明确了产业链定位与发展方向、拓展了供应链渠道。

大赛助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200家

“市长杯”大赛通过成立青岛市创新创业服务团队、优质项目培育孵化基地等系列举措,厚植梯度培育沃土。参赛后获评专精特新企业,雏鹰、瞪羚等新经济企业数量不断上升,截至2023年底,参赛后获评专精特新企业已超过200家,42家企业被新认定为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7家企业发展成为市民营领军标杆企业。

《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4年,大赛区域赛(企业组)3002个参赛项目中,排名前三的产业分别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人工智能,其中,智能制造类产业项目391个,占比13.02%;新材料类产业项目280个,占比9.33%。同时,新兴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至2024年,5G技术及应用、大数据、视觉智能等项目实现了从0到100的突破,这与青岛市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新兴产业快速蝶变趋势相吻合。

参赛项目排名前三的产业分类

近年来,“市长杯”大赛瞄准项目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高性能低成本轻型航空发动机”“锂电池隔膜装备及产品”等一批获奖项目具备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的水平。我市参赛项目在工信部“创客中国”全国总决赛中屡创佳绩,2018年实现了在“创客中国”总决赛上一、二、三等奖零的突破。2019年7个项目晋级“创客中国”全国200强,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一名。2021年3个项目晋级“创客中国”全国50强,与广东省并列排名第一。

年均举办30场活动打造创新创业新生态

《报告》显示,大赛根据不同赛事赛道特征,设置不同的赛事流程,如区域赛(企业组)设置了海选赛、初赛、复赛及决赛,创客赛设置高校巡回宣讲、入围赛、选拔赛及决赛。十年来,大赛年均举办各类赛事及培育活动近30场。

从参赛情况来看,“市长杯”大赛参赛主体既涵盖广大中小企业、驻青高校师生、社会创业者,也包括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社会群体,汇集了青岛乃至全国优秀的创新创业主体。创客赛组织大学师生创客沉浸式开展创业培训,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留青就业创业。“乡村振兴”专题赛聘请乡村振兴创业、项目投资领域专家导师,帮助众多“农创客”“田状元”大施所能。

近年来,“市长杯”大赛聚焦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双创氛围活跃、产业资源丰富的城市群或重点城市,通过举办城市赛,已成功招引海聚复通(山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企业落地青岛,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岱悟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与青岛有关区市、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持续引导参赛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十年来,大赛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服务支撑力度不足的问题。《报告》指出,69.88%调研企业反馈希望能在赛后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政策服务,32.53%调研企业表达了对获得投融资服务的迫切需求,28.92%调研企业希望获得市场开拓服务,27.71%调研企业希望得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的支持。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大赛品牌度不高,缺乏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共享等问题突出。

《报告》认为,下一步要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贯穿赛事全流程,依据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条件和标准,结合“创客中国”总决赛评分机制,优化赛事评分规则,持续引导参赛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建立完善“市长杯”大赛市、区两级“发展-跟踪-培育-服务”机制。

大赛还要结合青岛未来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挖掘、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推动赛事主题更加契合城市发展定位和企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双创氛围活跃的城市开展赛事联动,深化两地创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的赛事格局。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