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青岛会是什么模样,是否硝烟不再弥漫,是否百姓安居如往常……”近日,音乐剧《觉醒年代》演员主创们齐聚五四广场,重温“五四精神”,陈延年和郭心刚饰演者合唱剧中曲目《如果你经过我的墓旁》,触动人心。
穿越百年,与历史对望,在舞台之上那些风华正茂的先生们,正在见证新青年的诞生。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剧《觉醒年代》作为2024青岛·大剧院艺术节重头戏,9月16日、17日即将登上青岛大剧院舞台,掀起了近期岛城音乐剧市场的新热潮。
编剧观:
重温“五四精神”“将微风汇成飓风”
2021年,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横空出世,这部“现象级”剧集以1915年至1921年间《新青年》从创立到发展为背景,以李大钊、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相约建党为主线,展开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宏大历史画卷。
2023年4月,以剧集为蓝本的音乐剧《觉醒年代》正式首演,成为近年来国内口碑最高、反响最热烈、年轻观众最喜爱的音乐剧之一,旋即荣获“2023年度十佳原创音乐剧”的殊荣。2024年该剧再度开幕,其全新2.0版本持续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媒体平台上,该剧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微博话题#音乐剧觉醒年代#的浏览量已突破7935.1万次,参与讨论人数达到9.4万,大麦评分高达9.1分,显示出了观众对该剧的极高热情。
该剧编剧王怡娃表示,音乐剧《觉醒年代》以李大钊、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相约建党为主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其中,剧中有一个虚构的人物,名字叫郭心刚,他是一个青岛的学生,为了抗争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集合了五四运动中诸多赴汤蹈火牺牲的青年们的身影。”王怡娃指向身边的“五月的风”雕塑说,正如“微风会汇成飓风”,我们的郭心刚就是“微风”中的一员,故事中有许多这样的“微风”精神,因此掀起了五四运动这样的“飓风”,值得缅怀,敬佩。
主创谈:
“是青岛人的骄傲”“是时代答卷”
“从人文角度来说,青岛朋友特别热情”“已经不太想离开这个城市了”……主创们对美丽的青岛赞不绝口,“这次来到五四广场,我们会比之前的演出拥有更真切的感情,也希望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能够跟我们一起回味那个热烈激荡的年代。”演员们纷纷表示。
作为剧中“陈独秀”的饰演者,青岛籍音乐剧演员于晓璘凭借精湛的演技、全面的唱功和稳定的发挥赢得了观众认可,将百年前时代先驱者的形象活化在巡演各站舞台上。本次于晓璘与《觉醒年代》主创们来到五四运动的缘起地,将青年精神、时代荣光带回青岛,与革命先行者“隔空对话”。
“本次能够把这部剧演给青岛的观众看,把这个故事讲好,是我作为青岛人的骄傲。”于晓璘采访时表示,将《觉醒年代》带回青岛,是对历史、对故乡的一次交付,“演音乐剧十多年了,《觉醒年代》也算是我写给家乡青岛的一张答卷。”同为青岛籍的演员,剧中“胡适”的饰演者姜崃表示,“希望青岛人都能记住这个故事,记住五四广场代表了什么。”
《觉醒年代》堪称最让于晓璘动情的作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以“青岛人”身份代入五四运动,代入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其实,青岛就有五四广场,小时候不知道五四广场纪念什么,只记得在‘五月的风’旁边放风筝,玩得很高兴。当我真的投身这段历史中,感受到了历史的细节,尤其剧中的郭心刚说的那句‘当你经过我的墓碑前,你一定要告诉我现在的青岛是什么模样’,特别打动人。当下半场陈独秀先生拿起郭心刚写的‘青岛’这两个字的时候,就会让一个青岛人联想起走在栈桥、走在五四广场上的感觉。通过音乐剧的歌词,实现了我与角色之间隔着两个时空对话——‘如果真的到未来的某一天,你一定告诉我青岛人民生活得怎么样’。”
——【特别关注】——
三十首原创音乐 一线实力演员“激荡新潮”
在历时一年多的创作进程中,主创团队立足于还原真实历史人物与故事情节,反复打磨剧本,以感染力极强的原创歌曲、深情鲜活的人物刻画、多媒体融合技术,将真实历史与艺术展现完美结合。
音乐剧《觉醒年代》在创作上勇于实践创新,在撷取了新文化运动先锋与革命青年们在重要历史事件中的精彩瞬间,保留电视剧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画、叙事语言的同时,采用通唱式(Sung-through Musical)的艺术方式来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和多线叙事表达。
三十首原创音乐荡气回肠、贯穿始终,生动再现了革命先驱者们冲破黑暗,寻路光明的坚定意志,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该剧由国内一线音乐剧团队倾力奉献。导演高瑞嘉精心打磨,艺术总监张小群,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匠心力造,汇集于晓璘、王培杰、赵梓冲、李乐尧、崔恩尔等国内舞台剧、音乐剧一线实力青年演员,更有电视剧版毛泽东扮演者侯京健倾情加入。弦歌不辍,谱写出一代风华正茂青年人的觉醒之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