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
在交通领域,新能源公交车每年节约充电费用160余万元,平均每度电降低成本支出约0.07元,运营成本节约率9.8%;现代农业领域,果实产品验收合格率从96%提升至99%,24小时发货及时率从89%提升至98%;在医疗健康领域,救护车到达现场平均时间同期缩短10%;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注塑机能耗平均降低10%,每台注塑机每年可节约成本1.5万元……这背后,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风生水起、加速推进,共同勾勒出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图景。
资源池“数满质高”
数据汇聚是数据开发利用的基础。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青岛可谓是先行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青岛坚持以“系统应用促数据汇聚”的思路,实施办公、政务服务、审批、网站、政务公开等共性应用统建统管、统一部署,为公共数据集中汇聚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全市统建统管共用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带动行业数据融合汇聚,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目前,青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资源池”已融合汇聚高点视频、物联感知等高质量公共数据3820TB,1.3万个可共享数据集,包括自1998年以来的全市电子文件信息10.3亿件,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高质量健康医疗数据50亿条,机场、地铁、港口、公路等交通运输数据资源2160亿条。
强化行业数据汇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多点开花”。在工业领域方面,卡奥斯平台汇聚工业数据26PB;赛轮集团的橡链云平台汇聚橡胶行业数据1.1万亿条,占行业总量的30%以上。在海洋领域,依托海洋国家实验室等平台优势,汇聚海洋环境、卫星遥感、海洋地理信息等95亿条高质量海洋数据,总量超过50PB,占全国比重约25%。在房产领域,房产交易平台汇聚全国72.5万个住区和26.7亿套次房产交易数据31.2亿条,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可以说,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资源池“数满质高”。
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与其他传统要素不同的是,数据汇聚的价值在于应用。把好“安全阀”,开放数据共享,推动数据要素与多元场景融合,有利于更好实现数据要素的深度价值。
针对应用场景不丰富、数据要素生态不健全等问题,青岛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启动公共数据运营试点,通过建设全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广泛挖掘市场需求,以场景建设为牵引,对公共数据进行精准治理,同时引育行业龙头数据商,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创新,构建数据要素创新生态,创新形成“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模式。
流通才能创造更多价值。为了规范公共数据运营工作,青岛市大数据局牵头制定《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突破攻坚方案》,确定“1346”发展思路;出台政府规章《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和《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等35项制度办法,全面规范数据的收集、汇聚、共享、开放、利用和安全管理;出台《青岛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产业化,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开发利用创新等5个专项行动,确定了51项具体目标任务,重点是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快推进数据关键技术创新,加大龙头数据商引育力度,打造数据产业示范标杆。
为激发全社会参与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数据价值释放,青岛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要素领域财政支持政策,从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培育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的角度,提出对获得国家级“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流通交易额排名前十的企业按照规定进行奖补。
运营好公共数据,青岛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初步取得了成效。目前,青岛已在全省率先建成数据要素产业园,引育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92家,培育省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27家。发起成立包括38个省市地区和机构的“公共数据运营全国统一大市场联盟”,组建首批20余家单位参与的海洋大数据合作发展平台,启动建设公共数据赋能大模型训练基地,布局49个数据中心,打造“全市算力一张网”,实现智算、超算和通用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带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
这是青岛在公共运营层面上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是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抢滩布局“新蓝海”
如今, 传统产业“拥抱”大数据、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驱动下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数据这座巨大的“矿藏”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为了让“沉睡”的数据流动起来,青岛成立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打通了数据资产合规、登记、评估等关键环节,推动实现厦门、武汉等9个城市和深圳、贵阳两个数交所数据资产登记互认。目前,全市71家企业启动数据资源入表工作,其中16家企业完成首批数据资源入表总金额超过8000万元。在数据资产增信、质押融资和作价入股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青岛农商银行以“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资产”质押方式,向青岛北岸集团成功发放首笔贷款200万元;真情巴士集团凭借“车智网机务管理及公交服务”数据资产,获得齐鲁银行发放的首笔数信贷700万元;青岛地铁集团以数据为驱动,打造“客流预测分析”等数据产品,推进城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并依托数据资产增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额度6000万元,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中第一个完成数据资本化的企业;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内16家金融机构联合打造数据资产授信产品——“檬豆贷”,已服务企业超100家,授信额度超5.2亿元。企业数据资产化的先行先试,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化工作提供了借鉴,青岛已印发《青岛市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公共数据资产盘活模式。
在数据流通交易方面,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围绕影视、文旅、卫星遥感、工业等重点领域建设特色专区,上架数据产品、模型和算法351个,实现全流程金融监管闭环。建成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提供海洋地质等13类海洋数据交易服务,累计交易额突破1803万元。2024年6月21日,在“数据要素×”大赛山东省分赛启动仪式上,青岛国实科技集团、中国银行青岛分行、立信资产评估、德恒律师事务所四方共建“海洋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价值评估中心”,将研究构建客观、公正的海洋数据资产评估体系,打造全国海洋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创新样板。
乘”数“而上,青数倾用,以数字经济为支点,青岛正发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融合应用持续涌现,创新生态加速集聚,随着数据要素加速流动与数据价值的全面释放,相信未来的青岛将以数为媒,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佳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