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11家企业入选“最具吸引力榜单” 崂山区有什么魅力?

今年5月底,山东省发布了2023年度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系列榜单,青岛市共42家企业入选。其中,崂山区入选企业11家,占全市26.2%,包括海尔集团、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

全区人才总量突破2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6%;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140件、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6%以上 ……人才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崂山区持续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产才“融合” 赋能共生

“现在是不是人才不看重学历,只要有技术绝活,就是人才。”今年46岁的张刚是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工人, 在绝缘线芯制造方面有一套独特经验,经他改造的悬链开车引线,每年可为公司节约200余万元。今年,让他没想到,学历不高、没论文的他竟能获评“崂山工匠”,和许多人才一起享受崂山区人才服务。

抓创新不问“出身”,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的通道。像张刚一样,一批企业急需的“土专家”“科技能手”“小师傅”脱颖而出,有效激活了人才资源,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为推进“产业+人才”的深度融合,崂山区推出人才配额制管理、企业政策定制权等举措,系统制定“汇智崂山”人才政策实施细则23项,累计兑现人才政策资金超过8294万元。出台金融、文旅和信息技术等产业专属人才政策,先后自主培育市级金融人才42人、齐鲁金融之星29人。充分发挥产业链人才联盟作用,近三年共引育高层次人才项目33个。

人才能否“留得住”,取决于是否拥有发展的平台。以虚拟现实产业链为例,目前,崂山区聚集虚拟现实高端研发机构13家,上下游企业100余家,汇聚全国70%以上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每年培养虚拟现实专业硕士、博士200余人,年产业规模突破120亿元,崂山区已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链条人才引育留用机制。

最高40万留崂资助 拥抱青年人才

2022年,崂山区入选了“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2023年,崂山区11家企业入选年度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系列榜单。为什么高校学生“独爱”崂山区?

一方面,崂山区持续落实好青年人才补贴政策。为毕业三年内赴崂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住房补贴,每月,本科生500元、硕士800元、博士1200元,享受期限最长三年。为符合条件的硕士、博士分别发放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对新引进的全日制应届毕业博士、硕士,连续三年每年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生活补贴。加大博士后人才激励,对进站(基地)博士后连续两年按每月3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对出站(基地)后在崂山落户就业的博士后按贡献情况,给予最高40万元的留崂资助。

在此基础上,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崂山区还配套出台了《崂山区实施“繁星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并围绕成果落地转化、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工作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截至目前,崂山区已汇集3所驻区高校、14家科研院所,以及80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99家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和25家新型研发机构,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数突破300家,位居全市前列。

与此同时,崂山区还唱响青年人才集聚“最强音”,以打造“青雁归巢·乐翱崂”青年人才工作品牌为抓手,实施“城市+高校+市场+企业”多场景、多样化的引才活动。

在“政策”+“平台”招引模式下,崂山区创新实施“汇智崂山”人才系列政策,提供包括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在内的高含金量福利,以“真金白银”展示对青年人才的渴求。

透过数据来看,2023年,崂山区11家企业入选年度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系列榜单,全区人才总量超过23万,位居全市前列。政府搭建平台,青年走上平台,企业用好平台,各方汇聚的合力促使崂山区的引才举措形成了多方受益的生态体系。

崂山区,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在这里,政策与产业交相辉映,人才与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未来,崂山区将继续秉持“人才强区”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打造更多高端人才聚集的高地,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