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和支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今天的青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新、渴求人才,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青岛市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力争到2026年,新引进青年人才45万人以上,新落户青年人口15万人左右,青年群体占全市就业人员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
“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国际人才周”“蓝洽会”“千山峰会”“青鸟计划”等海内外人才招引活动将接续在青展开,吹响“以会聚才”集结号。
青岛,凭借什么“硬核”实力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
首先是高精尖产业布局。青岛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具体路径包括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链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抢占基因与细胞、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空天技术等产业新赛道,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高精尖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人才集聚的主战场,青岛正成为“千里马”竞相驰骋的热土。
为此,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今年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立足青岛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条产业链,强化企业专业人才支持力度,促进高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持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聚焦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精准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统筹推进人才遴选培养计划,夯实人才梯队建设。
其次是高能级创新平台。青岛不断优化科创平台布局,通过做优做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领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底,青岛累计建设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56家省重点实验室和279家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体系逐步完善;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3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15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备案68家省级和8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以应用型科创平台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前不久出台的《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科技型企业、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数量等五个重点指标力争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其中提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依托各类创新平台、高校院所、企业,集聚国内外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重点产业链遴选一批优质企业,对引进的高端研发人才给予薪酬补贴、猎聘补贴、按薪定才等专项政策支持;聚焦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人才,拓宽招引渠道,强化安居保障,集聚科技创新人才。
“高地”需要“高人”,青岛市正全力争创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聚焦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建好用好重大创新载体,推进人才集聚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第三是高质量人才服务。青岛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激励、流动等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青岛市打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加大企业吸引人才支持力度,健全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用政策聚集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
青岛市“人才强青”计划一大特点即突出高端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梯次实施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未来之星、青年人才、技能人才5项计划。青岛市坚持引领驱动,实施产业领军人才计划,每年遴选60名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育,给予津贴和1000万元股权投资,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注重后备培养,每年遴选50名有望入选院士、国家、省级人才工程的“未来之星”;实施以赛引才,注重选拔新锐人才,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举办“新锐青岛·创新创业大赛”,每年遴选100个左右潜力大、后劲足、前景好的创业项目优先支持,巩固支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同时,青岛市构建多元化博士后创新创业机制,全市累计设立博士后站(基地)共319家,其中企业设站(基地)占比68%。涵盖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24条产业链。青岛市已累计招引博士后798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在站博士后2950人,博士后出站留青率高达76%,人数位居全省第一。
此外,《青岛市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聚焦拓宽青年招引渠道、激发青年创业活力、强化青年安居保障、营造城市青春活力氛围、完善青年公共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推出16条具体举措,从住、行、游、娱等“关键小事”,到婚恋、就业、创业等“人生大事”,时时处处为人才考虑、想人才所想,真正让人才在青无后顾之忧。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以来,青岛市吸引集聚各类人才11.95万人,同比增长4.48%,其中青年人才5.05万人,同比增长7.2%。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领军人才678人,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1401人,均居全省首位。青岛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以及“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前十,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全国第11位。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