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任务时特别强调,要有力有效发展瞪羚和独角兽企业。什么是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什么要大力支持发展这两类企业?目前,相关部门对这些企业有哪些支持政策?
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
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瞪羚企业,最初由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因为瞪羚个头小、跑得快、跳得高,所以用瞪羚命名的企业也往往具备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点。
中国信通院规划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张中雍:瞪羚企业是描述企业成长阶段和过程特点,而提出的一种类比动物的具象化概念。这类企业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成长的快慢,是衡量区域创业创新活力、产业生态竞争力,乃至地区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关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整体质效。
专家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瞪羚企业特有的创新属性,它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一个区域的瞪羚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我国对瞪羚企业的关注也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就率先实施“瞪羚计划”,为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越跳越高”的“瞪羚”背后
如果说瞪羚企业代表的是“小快灵”的初创型中小企业,那么独角兽企业,您可以理解为“长大了很多倍”的瞪羚企业,它们体量更大,创新能力更强。如今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如何?在创新的道路上又会遇到哪些问题?
走进这家科技公司,记者看到,这些巨大的“手臂”,正在72小时不间断进行疲劳测试。它们就像多臂“超人”,能用在电子产品组装、分拣等领域。
济南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部机械主管 李焕志:这是我们的第四代机器人,不光重量减轻了40%以上,重复定位精度从原先的0.1毫米提升到了0.05毫米以上,整个的节拍比原来提升了30%以上。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创业之初,机器人市场一度被国外巨头垄断。他们选择入局国内相对空白的工业机器人领域,就是看准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济南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赛:机器人大脑是最核心的东西,我们去研究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几百次上千次的迭代,终于使得我们机器人的性能比原来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如今,他们平均每年就会推出一款新的机器人产品。企业之所以能像瞪羚一样跑得快、跳得高,就是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
眼下,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然而,要实现这样跳跃式、奔跑式的快速成长,并不容易,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曾一度让企业的发展捉襟见肘。
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自成立以来,先后投入的资金已超5亿元,如今,每年的研发费用都超3000万。不仅是产品研发,产能扩展、市场开拓,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不小的资金缺口。
济南高新区发改科经部工信办副主任 王从磊:对初创企业我们有天使投资的支持。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我们配套了50万到300万元不等的政策资金直接奖励。
对于瞪羚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发展资金匮乏、融资渠道狭窄。除了拿出专项资金对企业进行补贴,当地政府还帮企业疏通融资渠道,构建了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壮大的一整套培育体系。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济南市瞪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各类优质企业总数突破8000家。
新赛道上“瞪羚”如何“加速跑”
山东的这家瞪羚企业,因为资金差一点陷入困境。而在江苏苏州,为了让一家从事新能源的瞪羚企业在新赛道上能够加速奔跑,当地也是做足了功课。
在苏州高新区的这家新能源储能系统研发制造企业,一批刚下线的储能柜马上就要启运发往西藏。这些外观酷似一个个“集装箱”的大盒子,内部集成了数十组电池包,搭载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让储能电池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区也能安全稳定运行。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集成业务负责人 宋久福:一个柜子5000度电,光伏的电可以先存储,等用的时候再平稳地输出,它就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充电宝”,整个用电成本会大大降低。
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锂电池活性较高,如何提高安全稳定性,一直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他们也在这方面加大创新投入,成立工程研发中心,向储能领域发起技术攻关。6年时间,终于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新的赛道、领先的产品,让企业在瞪羚榜单中崭露头角。然而,光有技术还不足以让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产能跟不上市场的快速增长,曾一度束缚着企业的发展。
为了让企业在新赛道上走得更远,当地政府成立专班、专人对接,从场地、资金,甚至是应用场景落地等多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管理中心总监 马金鹏:我们之前的场地都是租用的,差不多十年之内我们搬了三次家,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基地建设。这个建成之后,整个产能会比现有产能翻两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孵化和培育一家这样的瞪羚企业并不容易,需要多方的支持和良好的环境。
在苏州高新区,政府启动实施了科创企业“领航领峰”计划,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多种投融资产品,提供企业成长所需的全方位政策支持。目前,当地各级瞪羚企业五年内增长近166%。
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 李伟:针对企业面临的一些空间拓展、人才引进以及投融资的需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形象地比喻就相当于我们为这些瞪羚企业提供水源,提供粮草,提供跳跃发展的广阔的空间。
瞪羚企业如何
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培育一大批敢于开拓进取、勇于科技创新的瞪羚企业。那么,它们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解决?
中国信通院规划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张中雍:瞪羚企业这个群体遇到的困难,一个是成长过程中,人才、新技术等创新要素相对短缺,比如招、引、留中高端人才比较困难,耐心资本供给还不足,制约企业持续稳定经营能力。另一个是融通创新中,产业链、产学研协同不足。
专家告诉记者,在我国的瞪羚企业中,超过一半都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占比达60%。瞪羚企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中国信通院规划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张中雍:加大普惠性政策和公共服务支持,引导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源关注到这些企业;加强财税扶持和各类资源要素保障,强化高素质的人才、持续的创新和稳健的资本赋能;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和高水平创新产出的激励力度。(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丛婧 徐大为 黄冠华 济南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