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南区教育工作会议在青岛金门路小学顺利闭幕,会议不仅全面展示了2024年上半年市南区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还明确了下半年以五个“不放松”和五个“加速”为战略导向,致力于将市南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青岛龙头”的教育强区。
上半年成绩单亮眼,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24年上半年,市南区教育系统在各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深厚的教育底蕴。在队伍建设上,市南区深化“两力”工程,通过精准培养方案,成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齐鲁教育名家、省级特级教师的不断涌现,以及在全国、省市级各类评选中的优异表现,不仅彰显了市南教师的卓越风采,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尊师爱师基金的设立和惠师项目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育改革方面,市南区更是走在了前列。通过创新办学模式,升级立体交互式集团化办学,市南区有效提升了区域教育整体质量。中考成绩的再创新高和强校提质工作经验的全市推广,都是市南区教育改革成果的生动体现。此外,“轻负高效”教学品牌的打造和“双减”案例的荣获,更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立德树人始终是市南区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打造大中小学思政共同体,推进“八个百分百进校园”项目,市南区成功构建了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全区师生在各类思政比赛中屡获殊荣,展现了市南学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优学市南”研学品牌和“我爱上街里”精品研学链的完善,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教体服务方面,市南区同样不遗余力。通过推进校(园)舍场地维修加固、午休式课桌椅和微机室更新等工作,市南区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加强和“校园天眼”工程的推进,也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市南区还积极处理各类投诉,帮助群众挽回损失,赢得了广泛好评。
下半年加速前行,五个“不放松”五个“加速”引领新篇章
面对下半年的工作,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焦淑军表示,市南区将以五个“不放松”和五个“加速”为指引,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五个“不放松”包括党建领航、扩优提质、强师赋能、身心健康和群众满意五个方面,旨在确保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五个“加速”则聚焦于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实现优质师资倍增、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和推动教育工作争创一流五个方面,旨在通过具体行动和措施加速市南区教育向“国内一流”目标迈进。
在具体实践层面,市南区将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及“校长领航”“书记突破”“中层培优”“党员提升”项目建设,推进清廉建设守护教育净土。同时加快推进“1456”集团化办学模式升级,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优质高中的合作力度,打造市南区“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在师德师风建设上持续发力,培育市南教育家型校长教师,提升校(园)本研修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化“八个百分百进校园”活动,并持续深化“身心健康护航行动”打造梯次发展的“体育技能链”“美育才艺链”“科技素养链”。
此外,市南区还将进一步丰富教育服务内容,推进好学校幼儿园的维修、重建和加固改造工程,用心用情开展好延时托管服务工作。同时深入街道、社区进行群众满意工作调研,广泛开展居民入校园、教体入社区“双走入”等活动,提升教育服务效率。
五大维度展现市南教育深厚底蕴与广阔前景
回顾上半年市南区教育取得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五大维度:党的建设更有厚度、队伍建设更有温度、教育改革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深度和教体服务更有广度。这五个方面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市南区教育的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
在党的建设方面,市南区通过实施“党建强基”行动和推进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在队伍建设方面,市南区通过深化“两力”工程强师行动和设立尊师爱师基金等措施,成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教育改革方面,市南区通过升级集团化办学模式和发布强校提质专项支持行动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区域教育整体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立德树人方面,市南区通过打造大中小学思政共同体和推进“八个百分百进校园”项目等措施,成功构建了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教体服务方面,市南区通过推进校(园)舍维修加固和午休式课桌椅更新等工作以及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等措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积极处理各类投诉和开展延时托管服务等工作也赢得了广泛好评。
市南区教育系统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群体培养。市南区将紧密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核心目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公平、有温度的教育。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澍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