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探寻道路交通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

8月18日,一群充满好奇心的青版财经小记者们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青岛市北区馆陶路49号的道路交通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犹如一座时光宝库,承载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历程和珍贵的历史记忆。

小记者合影留念。

小记者积极举手,参加采访活动。

当小记者们抵达博物馆时,他们兴奋地聚集在一起,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记录下这充满意义的时刻。

李老师向小记者们介绍博物馆的情况。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们。

李老师介绍最早的驾驶证。

小记者了解放前的道路交通情况。

小记者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交通情况。

用汽车零件组装的椅子。

小记者了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路的快速发展情况。

在讲解员老师的引领下,小记者们首先步入了道路交通博物馆。这里仿佛是一条道路交通的历史长廊,一件件展品如同岁月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古代的马车、百年前汽车的原比例模型等展品吸引着小记者们的目光。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道路交通的演变。通过实景还原、藏品展示和图片讲解,小记者们深入了解了我国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青岛作为近代中国道路交通运输发祥地的独特地位。他们了解到,中国第一条汽车公路——青岛台柳路于1905年贯通,1907年青岛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城市客运线路,而1910年中国最早的汽车站——馆陶路汽车站就在这里诞生。

小记者们参观红石精神文化馆。

小记者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

小记者观看还原石料开采时的情景。

在红石精神文化馆,小记者们被一幅幅纪实图片、一件件馆陈文物和一个个生动故事所吸引。1953年,城运集团的前辈们肩负起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运输的重任,开启了共和国第一碑——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搬运工作。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开采并运输这样一块巨石面临着重重困难,但运输工作者们凭借着“艰苦创业,百折不挠,万众一心,无私奉献”的红石精神,成功完成了任务,铸造了新中国道路运输史的永恒经典。小记者们近距离观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运输时的珍贵照片、运输任务时所使用的工具,以及还原运输场景的实景展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先辈们的艰辛与付出。他们深刻领悟到,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奋斗。

小记者观看人民英雄纪念碑模型。

小记者观看介绍人名英雄纪念碑碑心石开采的纪录片。

在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积极提问,与讲解员互动频繁。他们纷纷举手,向讲解员请教各种问题,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敬畏。讲解员耐心地解答着他们的问题,使他们对道路交通的发展和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记者回答问题。

通过这次参观,小记者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还深刻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力量。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同学,让更多的人了解道路交通的发展历程和红色精神的内涵。

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的这次研学活动,为小记者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参观中感受历史,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互动中传承精神。相信这次经历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前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