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青岛金融监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与管理,建立了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普惠金融机构合规运营,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普惠金融机构的发展,减税降费和优惠贷款等举措有效促进了普惠金融的普及和发展;扎实开展“普惠金融质量提升年”“普惠金融推进月”等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引领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平衡功能性和营利性的关系,发挥服务民生的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努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在这些积极举措的推动下,上半年青岛辖区普惠金融工作实现良好发展,为更多人提供全面、便利、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6月末,青岛辖区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78个百分点,连续5年跑赢辖区贷款平均增速。
打造一个普惠服务品牌
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在全市银行保险机构范围内启动“普惠金融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通过聚焦六大重点领域、开展六项行动、建立六个机制等有针对性的举措,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专项行动也为推动普惠金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提供了重要机制和保障。
据了解,“普惠金融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深度聚焦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营商环境、民生金融、综合服务等六大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对应开展益企助微、益企惠民、益企兴农、益企益商、益企利民、益企提质六大专项提升行动,构建“普惠+”综合服务模式,以普惠金融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内生动力和专业能力,实现辖区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大提升;同时,努力打造又普又惠、好用不贵的普惠金融体系,全力打响具有青岛特色的“青普金惠”普惠金融服务品牌。
六项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以人民为中心金融体系的普惠性,意味着金融服务需普遍惠及各个金融需求群体。为确保“普惠金融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着力建立六个机制。
建立“服务专员机制”,选拔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员工组成“普惠金融服务专员”队伍,专司金融需求对接、金融政策解读、服务方案制定等工作;建立“联合会商机制”,根据企业发展规模、生产状况等,制定实施精准帮扶对策;建立“多级走访机制”,开展“银保高管普惠行”活动,深入一线,走村访企,一企一策开展金融支持;建立“制度评估机制”,及时评估普惠金融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市场匹配度,确保普惠金融政策体系与监管要求保持一致;建立“常态宣传机制”,加大普惠信贷、普惠保险、普惠理财特色产品推介力度,帮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社会公开机制”,做好信息披露,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全市共设立近200家普惠金融特色网点
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普惠金融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投放总量来看,普惠信贷稳健增长,提升市场主体获贷能力。截至2024年6月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3165亿元和708亿元,增速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达809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四分之一,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从降成本来看,辖区各银行机构推进减费让利,合理确定利率,减轻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负担。前6个月辖区累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3.76%,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民营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3.27%,较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贵问题,为其成长壮大提供了更强韧性。
从覆盖面来看,多级走访持续推进,宣传推介接续开展,金融活水惠及千企万户。辖区各银行保险机构下沉服务重心,累计走访调研企业4.8万次,了解企业所急所盼,达成授信意向566亿元,发放贷款金额446亿元。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推介活动1.4万次,惠及人民群众数量近120万人次。
从服务深度来看,夯实队伍根基,深化服务机制,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共设立近200家普惠金融特色网点,超5000人普惠金融服务专员团队,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专业化金融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菁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