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探索“五良融合”绿色增粮新路径  粮食单产总产屡创历史新高

7月6日,记者从青岛市农技中心召开的新起点新担当新作为动员大会上获悉,青岛市以绿色增粮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成功探索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绿色增粮新路径,科技支撑全市10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起势增效,技术引领全市粮食单产总产屡创历史新高。“超吨半粮”示范田创出小麦亩产875.82公斤、强筋优质麦亩产803.35公斤、晚播麦亩产763.85公斤和小麦玉米周年总产1992.02公斤四项全市历史纪录。



此次动员大会全面回顾青岛市农技中心成立五年以来的总体工作。会议指出,青岛市农技中心自2019年7月到2021年2月,历经两次机构调整,共整合11个原处级事业单位的人员和职能,组建成立职能配置更加丰富、组织结构更加优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运行管理更加高效、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市级农技推广大中心,市级农技推广系统完成了由“单兵出击”向“集团作战”的历史性转变。

科技支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青岛市农技中心指导建成绿色菜园、果园、茶园、花卉园、食用菌园、中药材园等市级绿色园艺标准园202个;以丰收节、葡萄节、苹果节等节庆活动为媒,推介果菜茶特色新品种300多个,科技支撑50万亩设施生产高效栽培;技术指导“胶州大白菜”“店埠胡萝卜”“大泽山葡萄”“宝山蓝莓”“崂山绿茶”等众多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全市菜果茶产业结构持续调优,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领先位次。

农机装备支撑生产高效有力。青岛市农技中心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为主线,建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60个;举办各类农机演示推介以及技术培训活动200多场次,培训机手6万余人次。指导成立农机应急作业队57支、组织1500多名农机维修人员年检修农机具20多万台套,培育全国及省市“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典型案例15个。全市小麦、玉米机播机收率接近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6%。

绿色发展擦亮生态农业底色。青岛市农技中心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6%,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7%,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3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建成农膜残留监测点65个、降解地膜示范基地17个,实施产地环境监测采集数据10万多个,生态农场数量全省第一。

农民培训厚植乡村人才沃土。青岛市农技中心深入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指导建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3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34个、农民田间学校187个;连续4年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市办实事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育高素质农民1.6万人,助力青岛市高素质农民绩效管理评估连年取得全国优秀等次。

机制创新重塑农技推广新格局。青岛市农技中心在全国首创“两联盟十团队”农技推广新体系,构建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联合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四市农技推广部门,牵头成立胶东经济圈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协作联盟。成立全国首个“多元互融”农技协同推广联盟,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地支撑平台。集聚联盟力量,年实施重大农技推广项目10个以上,展示创新技术模式60多项,服务农民4万余人次。

技术创新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青岛市农技中心建设市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50个、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点242个,搭建小麦育种院士专家工作站、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工作站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5个。指导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 45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 1355 个,位列副省级城市之首。入选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及种植业技术推广典型案例10个,“夏玉米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实现青岛农业主推技术国家队零的突破 。

站在新起点,展现新担当新作为。青岛市农技中心聚力在助农增收致富上谋实招,在稳粮保供上出“粮”策,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再发力,在推广机制创新上求突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傅景敏  摄影 蒲洪浩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