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独角兽”赛跑

6月28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在崂山区举行。

大会现场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所呈现的数据,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当下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独角兽”发展情况有喜也有忧。

2024年变化在哪?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总估值已接近30万亿元,超过日本GDP,展现出全球磅礴的经济活力。在金融科技领域,共有105家独角兽企业上榜,总估值高达6.78万亿元。其中,蚂蚁集团(估值5671亿元)、微众银行(估值2300亿元)、京东科技(估值1978亿元)这三家中国企业位列前十。

随着全球AI、芯片、机器人等产业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赛道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的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中,先进制造赛道拥有64家独角兽企业,估值合计则从2023年的2.18万亿元攀升至2.52万亿元,涨幅达15.77%。

人工智能赛道在2024年的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中占据了19个席位,特别与2023年相比,2024年独角兽企业数量增加了4家,涨幅达26.67%;估值合计更是从6626.03亿元飙升至1.39万亿元,涨幅高达109.91%。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总估值已接近30万亿元

当下,这两条赛道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预计在未来,它们将诞生出更多独角兽企业,并从中培育出更多成功上市的公司。

然而有喜亦有忧,独角兽也会“跌落神坛”,上榜并不意味着前途无量。从榜单发布的数据来看,在各赛道持续增长的同时,独角兽企业也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但不限于高速增长带来的压力、模仿性竞争的加剧、盈利模式的不明确、法规政策的频繁调整、融资环境的严峻、估值的持续下滑、创新与研发投入的压缩以及IPO受阻等。

从新增独角兽的数量上看,2023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新增了227家独角兽,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骤降至51家,数量锐减了176家。这些新晋的独角兽企业分布于五个国家,其中中国占据了32家,美国有13家,印度4家,加拿大和阿联酋则各占1家。

在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榜单中,共有35家企业因各种原因“跌落神坛”。这些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破产倒闭、停止经营、负面舆情影响、未达到门槛标准,以及被其他企业收购等。

新一线城市对比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引擎,入选的企业具有极高的市场影响力和潜力。而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也很能反映一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城市活力和创新生态。

5月30日,第一财经旗下专注于城市数据研究的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正式发布了《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榜单显示,2024年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苏州、武汉、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无锡、宁波、青岛和合肥。

在这15座新一线城市中,杭州表现尤为突出,其上榜独角兽500强企业的数量最多,达到15家,且这些企业的总估值高达1.48万亿元。其中,前四强企业——蚂蚁集团、阿里云、钉钉、菜鸟网络,均为阿里系企业。相比之下,西安与宁波在独角兽500强企业方面的表现较为逊色,分别仅有1家企业上榜,它们是质子汽车(估值238亿元)和荣芯半导体(估值200亿元)。

青岛上榜500强的企业有三家:歌尔微电子、卡奥斯、云天计算,估值分别为223亿元、180亿元、180亿元,总估值为583亿元。

▲歌尔微电子以223亿元的估值居青岛13家独角兽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全球独角兽500强榜单中,合肥同样有3家企业上榜,它们分别是长鑫存储、长鑫新桥和阳光新能源,估值分别为600亿元、400亿元和198亿元,这3家企业均属于先进制造赛道,总估值1198亿元。

与合肥相比,青岛在上榜独角兽500强企业总估值上仍有一定差距,仅为合肥的一半。合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其近年来聚焦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半导体、整车制造等领域深度耕耘。特别在半导体产业,合肥早在2013年就制定出台了《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提出把合肥打造成“中国硅谷”的目标。

截至2023年年底,合肥的集成电路企业共有458家,从业人员3.2万人,全年实现产业链营收448亿元,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2家,瞪羚企业33家、雏鹰企业21家、(准)独角兽企业17家。2023年全市集成电路领域新增3家上市企业,实现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装备材料科创板上市企业全覆盖。2023年合肥市新签约集成电路项目88个,协议总投资额733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

如今,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合肥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近年来持续加大发展力度,集中力量于24条产业链的优化,推行市级领导“链长制”,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九大行动等政策措施。同时,通过引进青岛力神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汽车、万丰飞机等领军企业作为“链主”,青岛在新能源和通航等产业上积极延链、补链、强链,以期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去不断发展、积累,产业扩大、形成质变尚待时日。

相比合肥、武汉等其他新一线城市已在相关领域形成显著的集群效应。对于青岛而言,想要保持城市竞争力,除了继续加大投入与扶持力度,还需精准定位,培育一批新兴的优势产业。

制造之外发展特色产业

青岛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如今正在加速向先进制造业转型,逐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

报告显示,青岛共有13家独角兽企业,分别为歌尔微电子、杰华生物、卡奥斯、特来电、日日顺供应链、万丰飞机、中加特、云天计算、以萨技术、聚好看、宸芯科技、伟东云、少海汇。独角兽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五,北方第二,总估值1702亿元,平均估值130.92亿元。

▲青岛13家独角兽企业分别在先进制造、能源环保、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物流与供应链、云计算、大数据、教育科技等赛道脱颖而出

青岛13家独角兽企业分别在先进制造、能源环保、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物流与供应链、云计算、大数据、教育科技等赛道脱颖而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代表力量。

先进制造赛道企业数量居各赛道之首。无论是从国家还是青岛独角兽企业发展来看,先进制造业赛道的催生与升级仍是当前独角兽企业崛起的“重头戏”。

其中,歌尔微电子以223亿元的估值居13家企业之首。作为一家以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的半导体公司,其产品正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无线耳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领域及汽车电子等领域。

成立于2011年的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电气传动及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核心产品变频调速一体机首创一体化集成方式将变频器和电动机有机整合,颠覆了传统的分体传动方式,解决了工业电气传动电磁干扰强、功率密度低、维护成本高等痛点,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跃居国际领先水平,在矿用领域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排名行业第一。

在地方政策的支持、激励下,独角兽企业发展势头足、发展潜力大。发展先进制造业不仅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技术升级、创新,同时产品能够应用于相关联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转型与发展。

在2023年11月举办的2023先进制造业发展大会上,赛迪顾问发布了《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榜单显示,深圳位居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首,苏州、广州排名第二和第三,宁波、杭州、长沙、青岛、南京、成都、武汉进入前十,依次位列第4—10名。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已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百强榜第七。而长沙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十强,2021年位列第十,2022年位列第八,2023年位列第六。曾落后于青岛的长沙却用两年时间赶超青岛,面对长沙“异军突起”,青岛在学习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经验的同时,也要做强自身优势产业。

近年来,青岛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加速快跑,同时凭借自身优势孵化出具有青岛特色的优势产业。如将新能源、通航产业与青岛独特的海洋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出具有青岛特色的产业链,这也是青岛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以日日顺供应链为例,一方面,日日顺供应链持续整合跨境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能力。2023年,日日顺供应链开通了“青岛—法兰克福”的国际全货运包机航线,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资质,跨境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随着供应链管理经验不断增加,其供应链服务网络也在向外拓展,目前,日日顺供应链已经开通了超过1000条海运航线、70条铁路线路、1500条空运线路,服务可触达约580个境外港口、近180个境外国家。

▲日日顺供应链开通了“青岛—法兰克福”的国际全货运包机航线,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资质

另一方面,基于自身在家电供应链管理服务领域的种种探索和创新实践,日日顺供应链也逐步将自身经验成果输出至家居、医药、汽车、光伏等行业,将供应链管理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在汽车行业,日日顺供应链为比亚迪、奔驰(中国)、福田等汽车品牌所定制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方案,覆盖了生产物流、备件物流、成品车物流直至汽车售后等上下游环节,为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全流程节点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保障。

此外,青岛也成功引进了40多个独角兽和隐形独角兽项目,如从事3D机器人视觉研发的青岛海之晨,海之晨最初聚焦手机零部件领域,与歌尔声学达成合作,为后者提供机器视觉检测产品。此后,海之晨又将业务范畴拓展到汽车、光伏,以及航空航天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为青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的持续举办,青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独角兽企业是创新的代表,是新质生产力的风向标,13家独角兽企业在青岛“扎根”“开花”直至在多产业“结果”,通过自身技术支持,拉动城市多产业的互通与创新。未来青岛也应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孵化出更多具有青岛特色的独角兽企业。

商周刊/首页新闻记者 王振麟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