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创新“政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 青岛发展低空经济下好“先手棋”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业态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规范,还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推动。近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市北区科技局赴青岛科技大学调研,共谋低空飞行技术创新与服务政产学研融合发展。

2018年4月首个以山东省高校命名的卫星“青科大一号”卫星发射升空;2020年3月完成卫星接收基站及卫星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工作;2024年3月“低空飞行智能服务保障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正式在青岛科技大学揭牌,该中心是山东省首个致力于低空飞行智能服务保障技术研发与泛在应用的创新平台,对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近年来因“政产学研融合”而闻名的青岛科技大学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丰硕成果。

在座谈会上,青岛科技大学数据科学学院的相关领导介绍了学校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服务低空经济出发,专注于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为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调度和企业低空场景应用技术赋能,为青岛市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与服务贡献力量。市交通运输局对青岛科技大学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前瞻性的布局和服务当地低空产业发展,在人才供给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为青岛低空经济腾飞做出的工作表示肯定。鼓励高校抓住低空经济发展新风口,建立健全教育实训体系、科研创新平台和产学研结合,培养出高质量的低空高新技术人才,提升青岛市低空经济的人才竞争优势,助力青岛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全新赛道上蓄势起飞。

下一步,市运输中心积极助力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好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政府主导政策规划,高校负责专业人才供给、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侧重低空场景应用的系列体系,助力青岛市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共建、共享、共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为青岛市在低空经济领域先行探索贡献力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王燕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