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探望权纠纷,用有温度的执行方式,护佑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
据了解,姜某、张某婚后育有两个女儿,后因夫妻感情破裂,姜某向市南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经法院判决,解除姜某与张某婚姻关系,两个女儿由母亲张某抚养,父亲姜某每月支付抚养费,抚养期间可在周末进行探视。判决生效后,姜某按照判决给付了相关款项,每月按时支付抚养费,但因姜某已不在青岛工作,多次联系张某沟通探视时间,均遭张某拒绝。无奈,姜某向市南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探望权。
市南法院曹榕飞团队接到案件后,与双方当事人反复沟通,了解相关情况。经过多方协调,最终选定各方时间均充裕的周日,由市南法院法官带领申请执行人姜某共同到被执行人张某家中探望孩子。
探望现场,申请执行人姜某终于见到两个女儿,情绪有些激动,心中有太多话想对孩子们说。但由于孩子年幼且长时间没见到父亲,两个孩子十分拘谨,面对父亲,脸上只有陌生和茫然。面对如此困境,执行法官选择刚柔并济的方式,与被执行人张某深入沟通,向其释法明理,让其明白探望权是姜某作为父亲的权利,只有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千万不能将大人之间的矛盾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再承受“二次伤害”。在执行调解前,被执行人张某拉黑了申请执行人姜某的微信等联系方式,经过执行法官耐心细致地分析、引导,被执行人张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同意与申请执行人姜某进行协商。最终,双方针对如何行使探望权以更好地抚养孩子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经过两人的共同引导,两个女儿终于慢慢打开心扉,同意由姜某接送其上课。后来,执行法官对本案进行回访,申请执行人姜某表示已经如愿见到了女儿,和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探望权案件的执行,“执”的是法,“行”的是情。下一步,市南法院将继续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兼顾情理与法理,讲策略、谋技巧,既彰显执行力度,又体现人文关怀和执行温度,用心用情回应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切实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瑞东 通讯员 郭之玉 王芳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