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山东半岛腹地的青岛莱西市河头店镇,一家名为青岛七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彩种业”)的企业,通过建立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方式,不仅成功实现了原本只在澳大利亚生存的墨瑞鳕的“中国化”养殖,还自行研发了墨瑞鳕全人工繁育技术,在2019年突破了百万尾级别,把水产种业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世界最大的墨瑞鳕苗种繁育基地。
这一系列成果背后,是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及七彩种业技术团队等中国水产科技工作者的持续努力,面对我国水产供应链在市场、价格、种源等环节都存在“卡脖子”风险的局面,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率先实现了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为中国水产养殖探索出了一条全链条的工业化应用路径。
青岛七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莱西园区种业车间
工业化养殖澳大利亚“国宝鱼”
在七彩种业养殖车间内,不同规格的养殖池整齐排布,池中密密麻麻的鱼苗游得正欢,不同成长阶段的鱼类被分在不同的养殖池中,有的即将被捕捞进入加工环节,有的是还需要再生长一年的鱼苗,有的则是即将进入产卵期的亲鱼。
这些可不是一般的鱼类,而是被誉为澳大利亚“国宝鱼”的墨瑞鳕。“原先国内要吃到这种鱼只能通过进口,而今依靠现代化设施养殖,这条‘外籍鱼’已彻底实现了‘中国产’。”七彩种业总经理刘明表示。
据了解,墨瑞鳕孵化出来的第一年生长相对慢,第二年进入快速成长期并可以达到商品规格,体重3至5斤。由于七彩种业选择的是工业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非常适合墨瑞鳕的生长,养殖密度一般维持在每立方水体100公斤至150公斤,最多可以达到300多公斤。这使得七彩种业具备极高的养殖效率。在莱西市河头店镇安家的七彩农渔光一体智慧农业示范园占地150亩地,目前已经实现了墨瑞鳕产卵、孵化、培育、养成全周期养殖,单批次可以孵化鱼苗100万尾,一年可繁育规格鱼苗2000万尾。同时,依托自主研发的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每年可以养成20万尾商品鱼;等到二期项目建设起来,可以养成50万尾至60万尾商品鱼,远期规模有望达到400万尾至500万尾。
刘明表示:“我们的墨瑞鳕养殖密度最高可达到每立方米水体320公斤,是全球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一个标准养殖池每年可产出1万斤墨瑞鳕,养殖效率是普通池塘养殖的100倍。”
凭借良好的产业前景,七彩种业的工业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已经全线铺开:首先,在产品品类上实现了增加,七彩种业基于成熟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开始涉足三文鱼、鳜鱼等鱼类;其次,在布局空间上走出去,模式推广到贵州省剑河县,今年上半年就能投产;再次,在消费市场上进一步扩大,选育出的墨瑞鳕商品鱼和鱼苗在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基础上,将返销回澳大利亚。
墨瑞鳕在国内一直是面向中高端市场的鱼类品种,是迄今为止淡水和半咸水封闭式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中综合条件较优秀的品种。因为七彩种业的鱼无抗生素、无药残、无寄生虫,所以能走上更高端的市场。
把种业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墨瑞鳕原本只存在于澳大利亚的一条名叫墨瑞河的河流里,喜欢栖息在自然水域里有沉木或水草丛生的遮光隐蔽处,是澳大利亚个体最大的淡水鱼。其对成长环境十分挑剔,成熟产卵期较晚而且产卵量比较少,尽管鱼肉口感上乘,但依然没有大规模的市场化养殖。加之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澳大利亚当地政府牵头对墨瑞鳕族群进行了资源保护,导致市场上用于消费的墨瑞鳕更加稀缺,也增加了水产界对墨瑞鳕进行科技攻关的雄心。
早在21世纪初,墨瑞鳕就引起了中国水产企业的注意,开始尝试养殖,但真正的转机要等到十年后。2010年,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麦康森院士、宫庆礼教授,一起去澳大利亚参加鲍鱼研讨会,餐厅里的一条久负盛名的墨瑞鳕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回国之后,他们跟当时的农业部科技司相关领导商量引进墨瑞鳕,并得到国内各方的大力支持。
2011年,他们通过农业农村部“948”项目扶持,从澳大利亚引进了第一批鱼苗,在研发养殖技术的同时,通过群体选育等技术手段进行亲鱼选育。2017年,选育出的亲鱼部分达到性成熟,随即高薪聘请澳大利亚专家到公司指导墨瑞鳕的繁育,但因为澳大利亚发展到现在也是在半自然条件下进行墨瑞鳕繁育,对全人工繁育并未进行深入研究,专家来了之后,损失几百万也没繁育成功。从那以后,团队决定自行研发墨瑞鳕全人工繁育技术。
因为团队本就有多宝鱼等海水鱼类繁育的技术底子,经过两年努力,终于在2019年突破了百万尾级别的规模化全人工繁育,七彩种业成为世界首个成功实现墨瑞鳕规模化全人工繁育的公司。
作为当时科研团队成员的刘明表示:“墨瑞鳕是我们培养的品种里最难的一种鱼。首先,它的性成熟周期太长,基本上需要达到8岁左右,导致亲鱼培养周期太漫长;其次,它的产卵量非常少,20斤以上的雌鱼每次只能产3万粒卵,而一条20斤重的鲤鱼能产几百万粒卵。”
培育的长周期、繁育的高难度,让七彩种业积累了丰厚的产业化经验。比如,专门为墨瑞鳕研发的饲料,不仅可以满足墨瑞鳕的生长需求、繁育需求,而且也满足高密度循环水模式对饲料的一些特殊要求;研发的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非常适应墨瑞鳕鱼的生长,养殖密度每立方水体最多可以达到300多公斤。基于一系列优势,七彩种业自主研发的“墨瑞鳕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及工业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十年磨一剑,时至今日,国内进口墨瑞鳕鱼苗不仅成了历史,而且七彩种业在国内繁育、养殖的墨瑞鳕还即将出口到澳大利亚,把水产种业安全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当下,青岛正在加快组建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打造北方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中心,开展水产种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应用技术、战略前瞻技术等重大技术项目攻关,七彩种业将为青岛蓝色种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青岛七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莱西园区鱼苗培育池
全新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渐次铺开
“系统中的养殖水体主要来自矿坑,在车间的另一端是水处理设备区域,通过多个处理环节实现循环利用,日换水量2%左右,尾水排放量极小。传统流水养殖每天的换水量是600%至1200%,和七彩种业不是一个量级的,所以陆基循环水养殖在节水方面优势明显。”刘明介绍。
更何况,就是这每天2%的换水量,也不会白白浪费。七彩种业把这些掺杂着残饵、鱼粪的水,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之后,用来种植水培蔬菜、浇灌藕塘和稻田,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工业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让渔业告别了“靠天吃饭”。传统养殖面临的风险太大,暴雨、洪水、污水排放、台风等都会给养殖户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损坏海上网箱、冲垮陆地养殖池塘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工业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温度、水质、营养、疾病都安全可控,养殖风险大幅度降低。七彩种业未来还将对设备进行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升级,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设备自动控制。通过数字化赋能,有效克服气候和病害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全面实现渔业工业化的产业升级。
而从产出角度,工业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节约用地,产出效率高。一个标准的养殖池是6米直径,产量在一万斤左右,相当于5至10亩的高标准池塘,相当于300多亩大水面的养殖产量,土地极其节约,产出非常高效。这让陆基循环水工业化养殖模式吸引了来自政府、资本的高度关注。
七彩种业已经在农业农村部对口帮扶的贵州省剑河县实现了该模式的复制推广,剑河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35亩,推进墨瑞鳕养殖车间、水肥一体化温室改造等项目。通过建设墨瑞鳕全产业链基地,剑河县能够借助工业化全封闭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形成技术密集、环境友好、安全优质、产出高效、智能可控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023年以来,已经有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本方、地方政府调研团到访七彩种业,沟通洽谈这种全新的水产养殖模式在当地的落地。“工业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有五个优势:一是从种源到养殖过程可以实现全链条的食品安全;二是土地和水等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实现生态友好,可以利用荒废地、非耕地来做设施农业,最大化的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各种资源;四是生物资产方便量化清点,不会出现生物逃逸现象;五是避免了传统的靠天食饭。”刘明认为,“当然这种模式也有自身难以规避的短板,比如投资额度高、财务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的‘三高’现象,好在可以通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手段降低风险。”
作为中国渔业工业化的探路者,七彩种业还在科研与产业化探索的道路上一路奔跑,科技创新、产业模式、环境友好、资源综合利用等,将构成其一路向前的持续动力之源。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林红 通讯员 刘文玉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